兴义八中附小形成一核心三构建四梯度的科技教育模式
点亮孩子创新梦想
![]() |
学生们正在上科技教育课。 |
本报讯(记者 潘国虎) 为积极探索和创新科普教育方式,近年来,黔西南州兴义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培育创新精神”贯穿于科普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了“一核心三构建四梯度”的科技教育模式,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入了强劲动力,助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在科技课程教学方面,兴义八中附小扎实根基,以科学、信息科技课程为核心,打造高效科技教育课堂。学校拥有一支专业的科学教师团队和科普宣传员队伍,其中,专职科学教师与信息科技教师8名,科普宣传员50名,他们致力于实现“有系统、有结构地学-感兴趣,有创新地做-共交流,有提升地研-有展示,有成果地炼”四梯度科技教学模式。通过将科技前沿知识和新科技成果融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着力提升学生的观察、动手实践、创新等探究能力。
为了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兴义八中附小构建了校园科普场域,创设了科技育人新空间。学校打造了集网络教室、创客教室、科学实验室、3D打印教室等功能室于一体的科普场域,并增设了科技长廊、科技展厅、科学文化墙、VR体验中心等多个科技教育阵地。这些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让科普学习在校园里随时随地发生。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兴义八中附小构建了多元科普课程,赋能科创新样态。学校形成了“基础型+拓展型+兴趣型”三维科技教育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科学实验、机器人编程、3D打印、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内容。通过精心设计打造融趣味实验展示、实践操作、科学设计、科学制作等方式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课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科技的魅力与创新的乐趣。
此外,兴义八中附小还构建了多彩的科技活动体系,助力科创教育落地生根。学校联合当地自然博物馆、自然景区等合作共建,开展科普研学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学科学,走进社会看科技。同时,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活动,通过师生科学秀、学生科普讲解、科技小论文、创造发明、科技体验观赏等一系列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技节中来展示自我。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一系列措施,兴义八中附小科技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学校学生50余人次在世界机器人大赛选拔赛、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市州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等科技竞赛中都斩获大奖。
少年强则国强,科技兴则国兴。未来,兴义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将持续蓄力打造学校科技创新平台,构建高效的科技教育实践体系,让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点亮孩子们心中的创新梦想,成为闪闪发光的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