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3版:区域 -> 做一个幸福的人,成长为大写的“我”

做一个幸福的人,成长为大写的“我”

独山实验小学以温情精细管理守护幸福教育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轮滑课程。

“花样鞋垫”课程。

    本报记者 郝梦

    黔南州独山县实验小学于2019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秉承“做一个幸福的人,成长为大写的‘我’”的办学理念,以“温情精细管理,守护幸福教育”为办学目标,积极践行“向优而学、向美而行”的校训,围绕“德育为先、智育为首、体育为基”三大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孩子实现进阶式成长。

    课后托管“1+N”:

    满足个性化需求

    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坚持学生自愿参加、教师自愿参与、课程自由选择的原则,科学开展课后服务课程,合理安排活动内容,设计了“1+N菜单式”课程体系。“1”指以完成课内作业为首要任务,“N”则涵盖学生自选的多样化兴趣课程,确保课后延时服务既有特色又有质量。

    每门课程均配备1至2名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课程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身体素质、文学修养及动手动脑能力,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共开设“篮球少年”“旋风足球”“羽众不同”“硬笔书法小达人”“国粹毛笔入门”“舞动人生”“剪纸艺术”“花样鞋垫”等30多门课程,组成81个社团班,为学生提供多样选择。每天的课后服务时间,孩子们奔向自己钟爱的课堂,开启一段奇妙的探索旅程。

    其中,“花样鞋垫”和“剪纸艺术”课程因其独特性备受欢迎。在“花样鞋垫”课堂上,岑显霞老师用巧手耐心指导孩子们“穿针、引线、收尾”,从最初的笨手笨脚到熟练绣制出花卉、文字、动物等精美图案,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传统工艺,还收获了成就感。一名学生兴奋地说:“我曾在奶奶家看到她绣鞋垫,现在我也能亲手体验学习,太棒了!”

    剪纸课堂上,孩子们一丝不苟地折纸、绘图、剪裁,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并热情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一名学生骄傲地表示:“剪纸太神奇了! 今天我剪了一只小猴子,准备带回家送给妈妈。”

    特色项目课程:

    多维实践促成长

    学校在南侧打造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躬身园”,种植了20余种花果蔬菜。以班级为单位划分责任区,28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学生足不出校便能感受大自然的奥妙,使劳动教育从“体验式”转变为“常态化”。“躬身园”通过“以劳育人,润心无声”的方式,让劳动实践成为学校的重要教育特色。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轮滑课程,并聘请专业教练传授技术,增强学生体质,开发运动潜能。这一课程因趣味性强成为亮点之一。同时,学校每年精心筹备、严密组织足球联赛,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实战能力,丰富了课外体育活动,让足球运动真正“活”在校园。绿茵场上,孩子们挥洒汗水,展现活力,释放激情,踢出快乐与健康、团结与协作。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芦笙”在校园内被赋予了全新生命力。学校开设了“芦笙进课堂”活动,每周五课后服务时间,苗族小伙吴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芦笙乐器与舞蹈,传承民族文化精髓。课堂上,孩子们沉浸在芦笙乐声与舞蹈的美妙融合中,既感受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独山县实验小学通过与县书法协会、围棋机构的合作,推动书法和围棋课程的深度发展。在书法课堂上,低年级学生扎实训练写字基本功,高年级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技能后,进一步学习毛笔书法,感受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围棋课程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雅情操,让孩子们在棋盘上感受智慧碰撞的乐趣,同时深度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校还开设茶艺课程,邀请茶艺老师教授学生茶文化知识与技巧。通过学习茶艺,学生们不仅领略了茶文化的精妙之处,还培养了优雅的气质和修养。这一课程在润物无声中帮助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校的德育和美育教育注入了文化内涵。

    独山县实验小学在校园内构建了动静结合、文化与实践交融的多彩生活:绿茵场上的挥汗如雨,书法室内的墨香四溢,剪纸课堂的专注热情……这些都成为学生们幸福童年的最佳注脚。今后,学校将继续以课后服务、特色课程为抓手,积极探索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让校园充满温情与活力,为每一位孩子的幸福成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