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朝菊:“三心”润学生,热爱写情怀
![]() |
班朝菊指导学生写书法。 |
![]() |
本报记者 郝梦
自2000年8月走上教育岗位以来,班朝菊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她现任黔南州长顺县第一小学教师,是黔南州级骨干教师、贵州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从教24年来,她不仅担任数学教学工作,还长期承担班主任职责,用真诚和热爱书写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情怀。
班朝菊的从教轨迹从长顺县鼓扬镇简庆中心校、长顺县鼓扬镇红岩小学、长顺县鼓扬民族小学到长顺县第一小学,她在每一所学校都扎根基层,潜心育人。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与管理中,她坚持以“四有”“三者”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心中有理想、课堂有魅力、教学有创新、品行有德行。她履行教师职责,认真教学、精心施教,深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肯定与喜爱。
持之以恒做学习型教师
班朝菊始终把“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她深知,要教好学生,必须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为了追求卓越的教学质量,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教育理论书籍,钻研专业期刊,主动学习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
她将学习成果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力求在备课和教学中精益求精。在每堂课前,她不仅深入钻研教材,还仔细分析学生的特点,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在课堂上,她注重设计启发式教学环节,通过循循善诱的提问与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她还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让课堂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深受学生喜爱。
她的不懈努力赢得了丰厚的成果。2019年,她参与的课题荣获贵州省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同年12月,在贵州省“国培计划”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2023年,她参与的实验教学作品 《小小设计师》在黔南州第十二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参与指导学生创作的作品《中国力量》 在第五届“诵读中国”黔南选拔赛小学组中夺得一等奖,她本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此外,她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趣味教学》 还荣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一等奖。
爱生如子有“三心”
班朝菊始终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塑造。“爱心、信心、耐心”是她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也是她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每天清晨,她用温暖的笑容迎接学生,用关切的话语陪伴他们开启新的一天。在她的课堂上,爱和尊重从不缺席。她尤其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她通过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的方式,引导这些学生逐步建立信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课后,她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求,为他们提供更贴心的支持。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班朝菊成为孩子们眼中温暖的“知心朋友”。她用真诚与陪伴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找到方向。
养成教育打造班级文化
班朝菊深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的重要时期。在班级管理中,她始终坚持“养成教育”理念,注重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她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充分利用每一个故事、活动或实际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例如,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她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通过设计一场班级活动,她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自理和自控能力。
“在花香中采蜜,在书香中求知,在和谐中创新,在快乐中成长。”这是班朝菊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总结,也是一名人民教师的深情告白。24年来,她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甘于奉献,乐于付出。她说:“教育是一件做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大事。作为教师,需要持久的耐心与热情,才能真正引领孩子们走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