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
创新实验对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
陈文卫
创新实验是指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学效率为宗旨,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目的,以原有实验之不足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突破口,多方位思考,大胆提出各种创造用实现创新等方面。创新实验包括:发掘实验的新用途、改变实验的某个方面、扩大或缩小实验内容、通过代用实现创新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设计出一系列创新型科学教具,通过实践应用以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现实教学工作中解决科学实验教学的必然创新教学途径。
一、创新实验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1.为科学实验教师减负。创新实验以少而精、简易、实用性强、易取材、效果好为主,极大减轻科学实验教师在实验准备、操作中的各种负担,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
2.控制实验器材成本。在实验准备过程中,生活和大自然中的材料极易取,充分利用这些材料作为实验器材,可以物尽其用的“变废为宝”,既可以控制实验器材的成本,又节约地球资源,还可以适当渗透环保教育。
3.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由于简易的器材和制作,加之材料生活化,方便教师做好实验准备和操作,极大提高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4.激发学生实验兴趣。通过可视化的创新实验活动,可以直观、高效地展现实验效果。
5.培养师生创新精。创新时代发展的主题。不断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不断形成创新发展氛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基础。
二、创新实验的设计策略
1.创新实验的选题。对于实验教学,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当中有演示实验、对比实验等,选择哪种实验方式尤为重要,创新实验选题便是关键,有些实验可以用实验小视频就能解决,有些必须用动手实验才能解决,创新性选择做实验便事半功倍。
2.创新实验的材料。实验室配备的实验材料具有局限性、时限性、损耗性、难补性等缺点,我们可以创新地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替代和扩充,也可以使用跨学科的现有成熟的教具等,极大弥补实验室材料的诸多不足问题。
3.创新实验的设计。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一切科学实验尽可能可视化。
4.创新实验的整合资源加工制作。通过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先在学校利用有限的资源和工具进行初加工,再到市场上的广告部、电子维修店、五金店等专业的寻求突破加工制作的重难点。
5.创新实验的融合跨学科。现在的学科已经不是单独教学,往往需要跨学科融合进行,我们在设计实验初期就要先思考好需要哪些学科知识融合,做好顶层设计,特别是做创新实验比赛类的作品,更需要跨学科深度融合,才能达到高质量、高水平,突出亮点,突出创新。
6.创新实验的资源渠道。在这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资源非常发达,学会利用网络学习快速提升知识是一种便捷、高效的途径。
三、创新实验研究方法
我们首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具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梳理出现有教具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我们设计出了一系列创新型科学实验教具,包括具有趣味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多功能性的教具。
四、创新实验成果运用
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创新型科学实验教具受到了小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科学实验普及率也提高了许多。
总之,通过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教具,成功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创新实验探究不仅优化了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同时也为今后的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单位:荔波县教育局教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