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从“说课反思”到“教学述评”的实践与探索
葛磊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是教育质量效果的评判标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为探索建立普通高中教师教学述评制度,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公正化和全面化,改进结果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作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校,学校进一步优化校本教研探索,把从“说课反思”到“教学述评”的实施路径进行校本实践和探索,以期完善适应学校发展和教育需求的教师教学述评制度,重构学校健康育人生态。
一、缘起
2012年,教育部下发《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涵盖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三条基本要求”的基本框架,把“教育教学评价”“反思与发展”作为专业标准中两个重要领域,提出要“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鉴于此,学校自2012年开始,开启了一年一度的主题教学活动月,提出“四环六步”校本教研探索,旨在通过“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说课反思、议课评课”四个环节的主题教研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教研文化,实现学校内涵式、跨越式发展。其中,“说课反思”环节,是以反思性的教学述评改革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行动,它是以说课为支撑,反思课堂教学的“教”与“学”核心主线,积极把反思性“教”转变促进学生的反思性“学”,以促进教师专业、学生发展等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述评创新改革,最终形成学校教师教学述评制度,实现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和育人生态的重建。
二、说课反思的实践
学校以“四环六步”校本教研为平台,通过教师常态化、有计划、有步骤的“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说课反思、评课议课”为突破口进行实践探索,提出“三说三反”的说课反思教学活动并付诸实施,即落实课后的说课反思:说教师教学流程、说教师教学方法、说教师教学效果,反思学生目标达成、反思学生重难点突破、反思学生学习体验。
一是教师反思性“教”的主线,主要是针对教师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课堂描述和思考。对于校本教研中课堂教学最为核心的教学流程:创设引入情境、检验预习成效、提供教学活动、当堂达标训练、课堂反思总结、课后拓展延伸等六个基本步骤,这是教师教学的重点部分,反映了教师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通过对教学过程的阐述,教师才能看到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
教师反思性“教”的主线,一方面要有教的逻辑。教的逻辑源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入解析,不论哪一个学科,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解读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要有“教的逻辑”,教师就要具备“系统思维”,要从主题教学到单元教学,再到课时教学的系统梳理,研究某一个教学内容,要形成一种纵横勾连的认知网络。
另一方面,要有教的味道。教的味道,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教本质、教过程、教思想和教结构等四个方面,要教学生能够通过深度挖掘和解读教材内容,达到与这些知识的深度对话,有助于提高课堂实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是学生反思性“学”的主线,主要针对学生目标达成、重难点突破、学习体验三个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和分析。对于最为核心的课时学习目标达成,教师要定位核心素养下的课时教学目标,并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适切性、分类的恰当性等。目标达成的重要维度,就是核心素养在课堂的生长点和落脚点。
反思性“学”的主线,首先要有学的体验。学的体验是基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形成感悟、巩固深化、产生成功、形成内化以及实践应用等体验。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理解、领悟、表达能力与思维发展的过程,同时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关键能力素养。
其次要有学的效果。学的效果,要看学生受益面大不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没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是否达成等等。
三、教学述评的探索
学校在开展“四环六步”主题校本教研以来,立足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学业水平提升和学习体验达成,完善建立教师教学述评制度,对教师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绩效的高低做出判断,通过评价,逐步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是理解教师教学述评的内涵。教师教学述评是对教师能否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教学价值的现状做出判断,它既不是对教师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绩效的高低做出判断,也不是对教师现有的教学理论素养状态做出判断,而是对教师能否准确把握自己当前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能力,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交流开展的教学活动。述评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要求,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为基本依据,确立教学述评维度,制定普通高中教学述评量表。
二是理清教学与述评的关系。教学述评,其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策略、教学思考、教学效果,同时也包括学生的学业发展状况等方方面面。
三是理顺教师教学述评重构学校育人生态。通过教师教学述评的形式,让师生成为课堂教学的智慧实践者,学校在致力于研究与实践的同时,努力建构学校“四六课程”文化,进一步形成和谐的育人生态。在长期的“四环六步”校本教研实践中,学校课堂导向具有这样几个明显特征:突出对教材的研磨,倡导先学后教;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少教多学;强化教学的生成性,倡导实践体验;实施反思性教学述评,倡导健康育人生态。
总之,从说课反思到教学述评的实践与探索,理清了课堂教学“教”与“学”的逻辑关系,对课堂教学的“三说三反”的说课评价进行了实践,探索师生的反思性“教”与“学”的教学述评,从关注教师的反思性“教”,开始聚焦于学生的反思性“学”,同时由关注课时反思,到单元反思,到学期反思,坚持把课堂作为师生互动对话的生命场域,达到平等对话与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改进教师评价,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作者系贵阳市第十中学党总支书记,本论文得到贵州省地方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