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6版:校园 -> 学校有“三香”,师生更出彩

学校有“三香”,师生更出彩

瓮安二小构建立体多元化课程体系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寻美课程》。

《经典诵读》 课程。

    特约通讯员 瞿远恒

    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黔南州瓮安二小立足课程建设和学校内涵发展,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融为一体,构建了立体多元化的“三香”课程体系。

    “书香”——《拾语课程》

    所谓“拾语”,即学校筛选最具价值的书,拾得其中精华润泽心灵,丰盈思想。通过开设 《拾语课程》,让师生增长见识、改变思维、积淀文化,做一个内心充盈的人。重点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实施方式:

    1、师生共读,每周一的课后服务课程设置为阅读课,教师利用导读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亲子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一二年级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

    3、图书漂流——好书交换读,班级定期举行好书换着读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4、创建 《拾语》 校刊,收录师生的优秀作品,如书法、绘画、征文、教学心得等;

    5、“拾语”阅读成果汇报,每学期举行1次以“展卷闻书香 拾语润心灵”为主题的读书成果展示活动,内容涵盖亲子绘本阅读表演、故事讲演、书本剧、书中人物秀等。

    “墨香”——《寻美课程》

    《寻美课程》 内容包括书法(硬笔、软笔)、合唱、乐器 (空灵鼓、古筝、快板)、手工 (剪纸、珠画、编织、十字绣)、棋类 (象棋、五子棋、跳棋) 课程。

    学校通过“四个一”落实书法课程:

    1.在每个年级选拔1名书法的种子教师,种子教师每周在固定时间由书法专职教师开展集中培训,种子教师培训后指导本组教师基本功的练习,促进全校教师书写提升;

    2.每个班每周均开设1节书法课;

    3.在每间教室门口装上一块小黑板,由教务处制定书写人员安排表,每周一和周三进行书写的更换,确保每名教师都能练习;

    4.每年开展1次“育才杯”书画大赛,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培养了一大批书法特长生,并多次推荐他们参加全国、省、州、县级比赛。通过“一班一特”丰富寻美课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需求,选择班级特色活动。如珠绣、活力手势舞、麻绳手工制作、剪纸、象棋、非洲鼓、球类、废物DIY等。

    “心香”——《立德课程》

    “心香”课程在内容上突出“七个教育主题”和“十个好行为”达到“培养品行端正,志向高远的中国少年”为目标。七个教育主题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恩、励志、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廉洁”,主要通过教师思政课程、经典诵读课程、班队会、红歌课程、习惯养成、劳动课程、节日课程、礼仪课程等对学生授课指导;十个好行即“守好时、行好礼、走好路、做好操、唱好歌、说好话、上好课、扫好地、吃好食、守好纪”。

    学校围绕“十个好行为”制定《瓮安二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通过出彩班级创建和出彩少年的评选,不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落实“三全育人”的德育工作理念,学校每月给每位教职工一定数量的“出彩少年”星星数,每次发现学生表现符合评星项目标准就及时送1颗星星,学生将自己获得的星星张贴在评星手册上,学校每月根据学生所获得的10颗以上星星授予“出彩少年”称号。然后,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布、展示学生风采,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如:星星数获前10名的学生与校支部书记单独合影留念,赠送汉堡1个,纪念品1个;获11名至20名的同学与校长集体合影留念,赠送纪念品1个。通过激励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参与“摘星”的积极性,有意识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截至目前,学校获省教育厅、州教育局授予“贵州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黔南州美育(艺术) 教育特色学校”“黔南州第三批劳动教育示范校”等称号。在全国诗词比赛中,学生获国家级奖7人,省级奖1人,州级6人,县级32人;在全国华人少年作文比赛贵州赛区竞赛中,获金奖1人,银奖1人;在书画类比赛中,学生获国家级奖3人,省级奖1人,州级奖6人,县级奖32人。在学科教学技能、优质课、绘画、经典诵写等竞赛中,教师获州级奖12人次,县级奖70余次;在全县中小学运动会竞赛中,学生获奖10人,在县级微视频、书画等比赛中,学生获奖16人。在县级篮球、足球、演讲、文艺汇演、义务教育素质测试、团体总分、书法等竞赛中,获团队集体奖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