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助力教育“班超”绽放榕江
![]() |
![]() |
![]() |
本报记者 徐颖
11月5日,在黔东南州榕江县的古州镇,晴空万里之下,一座红墙白瓦、焕然一新的教学楼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古州镇第六小学。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足球场,场上的孩子们踢着足球你追我赶,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上空。
今年3月,就在这片绿茵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在此举行。身着少数民族盛装的家长组成啦啦队方阵,他们肩挑楠竹,手捧水果,吹奏着悠扬的芦笙,翩翩起舞,为古州六小首届班超联赛加油助威。孩子们也穿上苗族、水族、侗族等民族的服饰,手捧各式各样的民族美食,在操场上穿梭,热闹欢庆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家长的热情参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孩子们的激情投入,这一切共同为古州六小的“班超”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2023年8月创校以来,古州六小承载了一项特殊使命。学校的学生群体具有显著特点,他们主要是两个移民搬迁社区的居民和全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为缓解榕江县城关地区学校的大班额、大校额问题,并满足进城务工子女及易地搬迁子女的就近入学需求,确保这些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古州六小应时而生。
古州六小的建立,不仅为这些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温暖的家,一个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的地方。自建校以来,短短一年两个月的时间,这所新建的小学已经洋溢着浓厚的体育氛围。
“我们首届‘班超’当时全校各年级各班一共有33支队伍参加,共65场比赛。现在这是我们的第二届‘班超’,目前已经进入了比赛的尾声。”学校副校长杨剑指着球场上追逐的孩子们自豪地说道。
10月15日古州六小的第二届“班超”启动。相较首届,第二届一共94场比赛,越来越多的孩子带着热情投入进来。
当天是两个班级的激烈对决,孩子们纷纷挥舞着代表各自班级的队旗,为场上的球员们加油助威。阳光下,球员们的身影在绿茵场上跃动,她们的脚步灵活,带球过人时动作敏捷,仿佛与足球融为一体。每当有球员发起进攻,场边的呼声便更加热烈。在一次快速反击中,一名前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对方防线,一脚劲射,球如离弦之箭直奔球门。守门员则全神贯注,飞身扑救,将球挡在门外,引发观众席上的一阵惊呼。在阳光的照耀下,球员们额头的汗水闪烁着光芒,他们的眼神坚定,充满斗志,为班级的荣誉奋力拼搏。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梦想的点燃。古州六小探索的特色课程发展,将课堂拓展至绿茵场,彻底激发了孩子们的激情。
杨剑告诉记者,孩子们是真心地热爱足球,即使是周末,学校的操场也从未空过。家长们会自发陪伴孩子来到操场踢球、训练、玩耍。许多家长表示,这样的活动远比在家看手机有意义得多。
古州六小的第二届“班超”也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杨剑介绍:“自联赛启动以来,我们已经举行了80多场比赛。不仅每个班级都组建了自己的足球队伍,学校目前还拥有8支训练有素的专业足球队伍。”
学校对足球工作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比赛的数量上,更在于足球运动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推动。通过足球训练和比赛,学生们在团队合作、纪律性和毅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品质也反过来促进了他们在学业上的进步。
这所新兴的学校正以足球为载体,大步向前,不断探索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