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舍得把黄金地段拿来办教育

——六盘水市水城区硬件软件双提升,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环境优美的水城区第二小学。特约通讯员 吴秋月 摄

    本报记者 孙勤 刘定珲

    走进六盘水市水城区,无论是繁华的城区中心,还是偏远的乡村小镇,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不仅以优雅的校园环境和完善的教学设施迎接着每一位学子的到来,更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真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怎么理解“高质量”是一个关键,水城给出的答案是——将这些宝贵地块转化为孕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沃土,让知识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水城区第二小学,这所始建于2007年的学校,如今已摘得300余项荣誉,入学率达到了100%,从一所普通小学成长为享誉全国的“文明校园”。步入校园,别具一格的文明校园创建长廊、精心改造的“多功能”操场、充满创意的劳动实践室等设施,无不让人眼前一亮,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知识殿堂。在这里,“静美”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学生在宁静中积淀学识之美,在动态活动中释放天性,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无限可能。

    “教育,首先应该从学生喜欢学校开始。”水城区第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徐鸿雁常常这样说道。

    依托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聚焦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精心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特色课程。书法室、绘画室、音乐室、科技室、舞蹈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孩子们在这些充满艺术氛围的空间里自由探索,培养个性兴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将水城农民画绘画活动纳入少年宫课程,不仅推进了教育教学,还通过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水城区第二小学同样不遗余力。学校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与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福建省厦门市延奎小学等20余所名校结对帮扶,派遣教师到发达地区跟岗学习,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如今,学校已汇聚了一批包括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在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他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为水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坚实的人才支撑。

    第二小学的蜕变,正是水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水城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将教育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

    在城区,1533亩黄金地块被划拨用于学校建设;在乡镇,最平整、最集中的土地也被用于教育设施升级。

    自2022年以来,水城区已累计投入资金20.6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3所,新增学位25970个,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入学需求,有效缓解了教育难题。

    在硬件建设高歌猛进的同时,水城区同样重视教育质量的软实力提升。面对编制紧张的实际情况,区委、区政府毅然决定优先保障教育发展的人才需求。通过多重途径补充教师力量,实现了城区学校师资力量的全面增强,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水城区始终将教育作为最长远的民生工程来抓。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及外来务工子女,水城区不仅实现了营养餐全覆盖、资助政策精准落实,还大力推动新建、改扩建安置点学校项目,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水城更加坚信这一点。

    未来,水城区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手段,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并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工作,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评

    “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动实践

    廖波

    城市黄金地段划地建学校是提升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将黄金地段划拨给学校使用,可以有效缓解城市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也可以确保家长不必远距离接送孩子上学,减轻家庭负担。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集中流入地区的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在黄金地段划地建学校,可以有效增加学位供给,缓解学位紧张的问题。同时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提升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黄金地段的土地通常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将其用于教育设施建设,从社会效益看,有助提升社会整体教育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确保公平的教育机会。在城市黄金地段划地建学校,就是“办人民满意教育”最生动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