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遵义市技能大师研讨会
大国工匠分享坚守和梦想
![]() |
技能大师现场分享“坚持、坚守和梦想”。 |
本报讯(记者 周朝义 特约通讯员 何沁钰) 什么是大国工匠?如何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怎么弘扬工匠精神?11月8日,在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为主题的“2024年遵义市技能大师研讨会”上,多位大国工匠、国家级技能大师与遵义市就业局、贵州航天职院相关领导、遵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企业代表、学院师生代表等300多人相聚一堂,分享他们的坚持、坚守和梦想。
被誉为航天器点火“把关人”的大国工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内蒙古航天红岗机械有限公司洪海涛从个人成长、技术攻关、岗位贡献、人才培养、工匠精神传承技艺等方面作了精彩报告。洪海涛的成长历程,诠释了老一代三线人的奉献精神,他从入职到现在三十余载,始终坚守在一个企业一个岗位,从一名学徒成长为技工技师、特级技师到中国技能人才桂冠——大国工匠,这个过程需要无数个日夜的磨炼和坚守。洪海涛在报告中提到提高技能需要五勤——腿勤、嘴勤、脑勤、手勤、眼勤。并表示,工匠精神是工人对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追求,这也是每位航天学子应该去学习和传承的精神要在创新中求突破,做到敬业、专业、创新、坚持,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国工匠”。
国家级技能大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姜涛,省级技能大师卢孟常、市级技能大师曹大明围绕工作室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了专题报告。
姜涛从大师工作室发展历程、建立目的、团队情况、管理制度、重点项目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国家级姜涛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集产品展示,技能培训,科技研发,项目申报,技术交流,对外宣传于一体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未来,该工作室将不断探索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与推广,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带徒传技的作用,承担起传授技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卢孟常从当下职业教育发展、大师工作室运行情况、新时代职教教师特征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卢孟常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一支以技能型人才领衔的教学兼专业技术的团队,成果突出。未来,该工作室将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建材建设等方面为学院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曹大明从六个统一、五个稳定、四个坚持、三个创新、两个方向、一个目标高度概括了“曹大明大师工作室”在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中的明确定位和战略目标。未来,该工作室将坚持产教融合,打造能实现酱香白酒高质量发展的队伍。
交流盛会中,大师们的绝技绝活表演同样精彩纷呈:茶艺的优雅、品酒的精致、陶艺的匠心、美发的时尚、戏剧的激情、雕花的细腻以及走秀的风采,不仅点燃了现场的氛围,更让人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每一项技艺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每一处细节都展现了大师们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通过这些生动的表演,让与会者见证了传统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加强全市各行业、领域技能大师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带徒传艺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贵州航天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唐明华表示,举办此次会议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更近距离认识大师、“追星”大师,推动大国工匠、劳模、技能大师进校园进课堂,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等各环节,深化学生对匠心、匠艺、匠德的认知与理解。
截至目前,遵义共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7个,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109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28个,市级74个。全市现有技工院校10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80所。现已建设“贵州酱酒”“贵州军工”“贵州绿茶”3个省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3个县级公共实训基地,先后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出高技能人才20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