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育系统关工委:
守正创新 推动全省中小学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
![]() |
全国中小学校关工委建设现场推进会现场。 |
本报记者 周朝义 杨凯 侯帮虎
在全国中小学校关工委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省委教育工委正厅长级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宋广强以 《守正创新,推动全省中小学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 为主题,分享了贵州教育系统关工委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怎样抓好“四个强化”,如何有效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交出优异“答卷”的经验和做法。
强化顶层设计,工作更加有序有效
近年来,贵州教育系统关工委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使建设质量更高,发展成效更好。
2016年,提出“四到位”“四纳入”“八个有”的明确要求 (即思想认识到位、分管领导到位、组织协调到位、关心支持到位;纳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纳入年度经费预算;有班子、有牌子、有队伍、有制度、有办公地点、有办公设备、有必要经费、有1名在职的专职干部)。
2021年至2023年,先后印发了 《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省教育厅关工委制定印发了贵州省高等学校创建“五好”关工委实施办法和评分标准。
“仅2023年,省教育厅关工委调研督查指导覆盖全省九个市 (州)90%的县 (市、区)上千所学校!”宋广强介绍,每年通过会议、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基层情况,总结基层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和困难,给出指导意见。在长期大量调研督导中,发现大批基础教育基层关工委在组织建设上推出了共建、联建等方式,以及聘请校外“五老”及其他同志担任关工委成员等,独创且具备可复制性的工作经验。
强化组织建设,关心更加有质有量
怎样让组织建设坚强有力,迸发出新动能?省教育厅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原则,不断完善关工委组织机制。
首先,省教育厅党组每年至少两次专题研究厅关工委工作,切实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一位在职厅领导分管厅关工委并担任厅关工委第一主任;一位正厅级退休老同志担任厅关工委主任,一位厅级退休老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
其次,省教育厅厅关工委班子有12名同志,其中在职3人、“五老”9人,由厅离退休处处长兼厅关工委秘书长,1名专职人员任办公室主任。配备专门的办公室、会议室、办公设备,每年安排50万元左右的工作经费,确保了关工委工作的顺利开展。
截至2023年底,省、市、县教育部门、公办本科高校、高职高专学校实现关工委组织全覆盖,公办中小学 (含中职) 和幼儿园关工委组织建设超过97%,关工委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0年,省教育厅关工委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1年,在教育部关工委成立30周年大会上,不仅作为三家代表单位之一作了经验交流发言,而且还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强化立德树人,活动更加有声有色
如何有效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省教育厅关工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敢为人先、创新作为。
从“老校长下乡”的试点活动,到家长学校的广泛普及,再到主题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每一项活动都突出创新性和实效性。
以“老校长下乡”试点活动为例,从最初的2个市 (州)14所学校,扩展到如今的9个市 (州)30多个县 (市),参与这项工作的老校长已超过755人,受援助学校790余所,受益学生60多万人。
自2019年“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公益项目开展以来,我省9个市(州) 的28个 (市、区) 积极参加,规范开展家长培训。截至2023年底,完成32个省级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验收,进一步推进了我省家庭教育工作科学发展。
更为可喜的是,在“新时代好少年”主题读书活动中,随着活动参与面持续扩大,也取得了积极的育人实效。
强化基层服务,举措更加有实有力
“破难题、施睿策、出实招……”这些年,省教育厅关工委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痛点”,以“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让举措更有力,基层服务变得更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190万群众搬出大山,学校布局发生较大变动,出现了“五老”资源不足、难以按常规方式建立关工委组织等发展中的新问题。
省教育厅关工委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共建联建、聘请校外“五老”及其他同志担任关工委成员等方式,有效缓解了“五老”资源不足的问题,丰富了关工委工作内容,使关心下一代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青少年。
“关心下一代是薪火相传、长期艰巨、意义重大的工程,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宋广强表示,省教育厅将以更加奋发的精神、更加昂扬的锐气,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贵州智慧和力量。
名词解释
“五好”——源自中国关工委作出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活动的相关部署,具体指“领导班子建设好、‘五老’作用发挥好、制度健全执行好、积极探索创新好、活动经常效果好”。
“五老”——这个概念源自中国关工委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的工作实践,是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是对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关心、教育下一代活动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