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头版 -> 第A07版:论苑 ->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索

青年发展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索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吴继美

    随着社会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青年群体的婚恋观念和行为发生了巨大转变。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婚恋观也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的特点,随之而来的系列问题也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凸显。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因恋爱关系导致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对婚姻持消极态度的占比增高,社会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关注度进一步加强。本文将结合当前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深入剖析其问题根源,探讨将婚恋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有效的教育路径。

    一、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

    (一) 大学生婚恋观的多样性

    新时代的大学生,成长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的婚恋观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他们注重婚姻生活中的情感交流与精神共鸣,渴望自由、平等的恋爱关系,追求长期的情感满足与幸福,注重对方的性格、感情和谐等表达性标准;另一方面,基于感性与务实的平衡考量,对恋爱及婚姻中门当户对、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等工具性标准也有不同程度的倾斜。

    一些学生对婚姻抱有过高的期望,将婚姻视为解决所有问题的途径;另一些学生则对婚姻持有消极的态度,认为婚姻会束缚个人的自由和发展。这种多样性使得大学生在婚恋选择上更加复杂和多变。

    (二) 大学生婚恋观的误区

    大学生婚恋观因为个人成长环境和认知差异的不同,再加上自我认知和心里调节能力不足,容易陷入误区。小部分大学生在恋爱中荒废学业,或者一旦失恋便陷入极度的痛苦和绝望之中,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部分大学生将恋爱观与婚姻观割裂,甚至推崇不婚主义;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持游戏态度,频繁更换交往对象;更有甚者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将恋爱关系视为一种交易或炫耀的资本。

    (三)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缺失

    当前高校在婚恋观教育方面存在缺失。一方面,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恋爱、婚姻等话题被视为私密之事,在其成长过程中多数家庭严加管教缺乏平等交流,也难以进行深入探讨;另一方面,高校课程设置中缺乏专门的婚恋观教育课程,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婚恋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此外,家庭教育在婚恋观方面的缺失也是导致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将婚恋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 婚恋观是个体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观与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紧密联系,将婚恋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宗旨,通过婚恋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担当精神和道德情操。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 婚恋观影响个人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婚恋观对个人幸福和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正确的婚恋观可以帮助大学生选择合适的伴侣和相处方式,提高恋爱和婚姻的质量,从而增强个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而错误的婚恋观则可能导致畸形的恋爱和婚姻,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极端案事件。因此,将婚恋观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婚恋素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 大学生思想处于波动期,亟需正确引导

    大学生处于校园与社会的过渡期,思想容易陷入迷茫和摇摆。因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又没有正面有效的引导难以对婚恋问题进行理性深入的思考。因此,将婚恋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婚恋问题,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感应对能力。

    三、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 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

    为了提升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实效性,我们需要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一方面,可以将婚恋观教育融入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如 《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篇章中,在讲授正确的恋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通过焦点案例引入、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理性思考婚恋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开设专门的婚恋观教育选修课程,邀请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系统的婚恋观指导。

    此外,可以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等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婚恋观教育。如举办婚恋讲座、情感沙龙等,为大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也可开展婚恋观教育主题班会等引导大学生共同探讨婚恋问题。

    (二) 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成效

    在婚恋观教育中,我们需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一方面,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大学生在模拟的婚恋情境中体验、感悟和反思,从而加深对婚恋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婚恋观教育,如建立婚恋观教育微信公众号、开设婚恋观教育网络课程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途径。

    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探索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婚恋观教育模式和方法。如开展婚恋观教育交流活动,邀请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借鉴婚恋观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丰富婚恋观教育内容。

    (三) 加强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在婚恋观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庭加强联系,普及婚恋观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家庭关注大学生婚恋问题,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协同开展婚恋观教育活动,如联合举办婚恋讲座、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以及建立网络家校平台等,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项目基金:2023—2024年贵州省青年发展研究课题 (重点项目) 项目编号:QNZD2309

    (作者单位:贵州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