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葡萄酒、腌泡菜、做霉豆腐……
这个学校社团活动烟火气十足
![]() |
发酵的霉豆腐。 |
![]() |
同学们制作的状元米酒。 |
![]() |
学生们做泡菜。 |
![]() |
同学们在制作红葡萄酒。 |
![]() |
酿米酒 |
本报记者 郑青
10月16日上午,贵阳市为明高级中学的生物活动室里热闹非凡。来自高二年级的十多名同学分成3组,在生物老师王敏的悉心指导下,专注地制作红葡萄酒。清洗主发酵器、冲洗浸泡葡萄、捏碎葡萄、装瓶……每一个步骤同学们都做得一丝不苟,脸上洋溢着对劳动成果的期待与自豪。这一幕,正是为明学校酿造社团日常活动的一个缩影。
在教育多元化的浪潮中,特色社团各展风采。为明学校的酿造社团,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眼球。
知识与兴趣的美妙邂逅
为明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果酒果醋的制作作为高考知识点,引发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这颗兴趣的种子,在学校的精心培育下,逐渐生根发芽,成长为充满活力的酿造社团。
“在当前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学校积极探索差异化培养学生的方法,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成长平台。”为明学校校长陈光明称,酿造社团的成立,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
酿造社团的成立并非偶然。一方面,高中生物课程的延伸为社团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学生们对酿酒和传统发酵美食的热爱,成为社团发展的强大动力。2017年左右,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对酿造知识产生了更强烈的渴望,于是社团应运而生。
据介绍,除了酿造社团外,学校还拥有击剑、轮滑、京剧、跑酷、足球、机器人编程、微电影、合唱团、舞蹈、心理、小记者、书法、国画、美术等20多个社团,涵盖了传统文化、体育竞技、艺术创作、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中挖掘潜力,培养兴趣爱好。
实践与创新的精彩碰撞
酿造社团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科学原理,提升动手能力。
“社团从最初创立时的几人,发展至今,已有二三十人。设有社长、副社长、技术部门和宣传部门。”社团负责人潘声凡老师说,酿造社团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创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不仅在实验室进行校内实践,还邀请了专家进行理论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此外,在学校每年的科技节和美食节上,学生们都会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发酵产品,比如葡萄酒、杨梅酒、米酒、酸奶、霉豆腐等等,师生们品尝后进行投票,评选出最美味的食品,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同时,学校还拥有劳动教育基地,种植有杨梅、萝卜等水果蔬菜,用于发酵食品制作,形成了从种植到制作的完整链条。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老师王敏采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酿造知识和技能。她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周末查询资料,了解酿造的原理和具体环节。学生们以小组作业的形式,综合各种资料,制定自己小组的方案。每周的校本社团活动课上,学生们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不断提升,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未来与梦想的无限可能
“孩子们,一定要把葡萄充分捏碎,让果汁渗出。冰糖要适量,不要放多了。”16日上午的活动课上,王敏耐心地指导着学生。同学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用心操作,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在王敏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对酿造的热情愈发高涨。社团成员叶培君感慨道:“参加酿造社团后,我不仅对微生物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能在生活中帮助家人制作发酵美食。同时,我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明白了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
对于酿造社团的未来发展,王敏有着清晰的规划。她希望将这个项目做精做强,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创新点。例如,在葡萄酒制作项目中,让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制作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进行对比和改良。同时,她还希望拓展更多的品种,如白酒、豆豉等,丰富社团的活动内容。
此外,社团还将围绕微生物发酵这一主题,开展更多与环保相关的课题研究,如厨余垃圾发酵,将其转化为肥料,实现学校绿化的自给自足,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酿造社团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兴趣爱好、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在实践中懂得了劳动的价值。未来,酿造社团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