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多元评价机制
——探索建立普通高中教师教学述评制度
葛磊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方案指出: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
为探索建立普通高中教师教学述评制度,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公正化和全面化,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针对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作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校,学校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期构建出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教师教学述评制度。
一、探索建立普通高中教师教学述评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学述评是教师依据教学情况记述和陈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发展质量展开活动,是指向特定问题的学生表现性评价。对教学述评的认识,要正确处理好述评与教学的关系,教学发生在教师与学生建立关联的时刻,强调教学真正发生在师生之间。这种师生之间建立关联的方式,应是教学的核心关切。教学述评概念的提出,意味着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教师述评制度需要探索和建立。在现阶段,学校教师素养评价与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内容、技术、活动支撑上,仍然停留在传统学生成绩定量上,已不满足核心素养培育要求。
一是评价方式单一,内容不聚焦。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显性成果进行量化,强调把知识、技能方面的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忽略学生的价值观、品行、习惯、兴趣、特长等其他方面的表现;评价内容主要在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学校与学校的横向对比,忽视教师专业水平、教师技能、职业品德发展等自身成长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缺乏过程性评价。
二是评价技术缺乏专业量化标准。学校对于教师工作评价停留在工作时长的量化,可选用计算模型少,评价技术单一,多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最值等数据统计分析,对于信度、效度等重要测量指标运用和认识不够具体,缺乏专门的评价方案或开发的评价工具。
三是评价活动支撑作用不够强。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目标不明,通过评价数据无法指导教师专业成长,对于教师教学的指导、管理,并无有效数据支撑和对应的理论依据;缺乏评价的改进和诊断,就无法根据评价结果数据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进行调整。
因此,建立普通高中教师教学述评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探索建立普通高中教师教学述评制度的具体内容
教学述评要遵循全员参与、过程记录、尊重差异、科学系统等原则,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业质量发展等状况,要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手段,进行定期、全面的诊断与分析,形成过程性材料。评价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科学判断学生学业状态等重要特征,拟定教学述评的具体内容:
一要熟悉把握学生学情,开展教学有效实施。教师教学述评制度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系统、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对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或一个时间段内的学业发展情况,得到客观、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以及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确定教学进度、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二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生命成长。教师教学述评制度是对学生评价方式的丰富和优化,强调学生评价要从过于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向关注学习过程转变。教师教学述评制度强调对学生学业发展过程的动态跟踪与系统关注,要求教师掌握详实的过程性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长和进步。
三要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推动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述评要从重甄别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生发展的评价,从重知识的评价转变为强调综合表现及实践能力的评价,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优势与问题,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评价素养等进行反思与评价,才能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探索建立普通高中教师教学述评制度的实施路径
在开展教师教学述评制度推进过程中,要发挥教师述评主体地位,既要阐明为什么要述评、述评什么、怎么述评,也要研制教师教学述评指标、开发述评工具、完善述评管理制度等,以确保教师教学述评制度具体落地。
一是制定普通高中教师教学述评量表,改进结果性评价。教学述评要紧紧围绕学生开展。探索建立普通高中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一方面要依据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和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紧紧围绕《课程标准》 中对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要求,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为基本依据,建构具体化的教学述评内容指标、标准、方式,编制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教师教学述评量表。
二是实施“四环六步”校本教研的教与学,强化过程性评价。学校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及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四环六步”校本教研教学形式,将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构建交互式、指向性明确的教学模式。研制的“四环六步”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多因素进行评价,注重学生发展和综合表现的评价,把学生的四基四能、学习的情感水平价值观等纳入评价内容。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数据化和可量化,引导教师教学行为不断进行调整,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和方向的改变,让教学评价真正在教师教学实践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是形成学生学业评价档案,探索增值性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档案的具体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这种强调综合表现的评价,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习的情感水平和价值观等做出评定,判断每个学生的进步程度,为学生提供改进策略,落实因材施教。增值性评价要求师生全要素信息,在档案形成过程中需要从时间、任务、评价形式、评价维度等方面获取评价信息。
四、建立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积极探索教学述评内容的运用,持续跟进教师教学述评后的教学改进工作,加强教师教学述评信息的共享和应用,让教师教学述评发挥其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一是开发数字化述评工具与管理平台,构建学生学业发展数据库。学校运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学习分析等技术模型,整合挖掘已有的学生综合素质管理平台、学业成绩分析等软件系统功能,构建学生学业发展数据库,开发适用易用的教学述评网络信息平台,利用数字化学业述评工具,对线上、线下学生学习行为进行适时追踪、全面分析与系统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策略,帮助学生不断成长。
二是建立教师教学述评管理制度,保障教师教学述评的可持续性。对述评内容、述评标准、述评原则等具体的操作性问题进行明确规定,确保教师教学述评工作的执行力度。一方面,学校建立了述评材料公开公示制度,提升述评工作效果,体现教师评价的公正性。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对每个学生学业成长资料进行搜集、学业发展进行述评的同时保护好学生个人信息安全。
三是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CIPP评价模型的理论指导,建立一化定基准、三维赋职能、六柱保实施的“一三六”教师多元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一化定基准”策略,实现评价过程的全数字化,提高了效率,减少了误差;实施“三维赋职能”,涵盖了教师的教学成果、履职尽责、教学水平和业绩成效,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构建“六柱保实施”评价维度,包括学校常规履职、教学责任落实、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多元、立体的评估框架,有益于教师个性化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升。
探索建立学校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以来,经历理论研究、模型构建、实地试验和效果评估四个阶段,开发了学校教师教学述评量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构建“一三六”教师教学述评指标体系,形成学校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从教育教学管理视角实现评价多维度的演绎建构,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多角度评价,逐步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教师教学“多元”评价体系和制度,促进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作者系贵阳市第十中学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