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三个层级管理学生宿舍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陈章义 漆传平

    学生宿舍不仅是学生们休憩的港湾,更是他们学习、成长和社会交往的重要舞台。在集体宿舍里,学生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自我管理,如何从团队中学习他人长处,克服他人之陋习,都需要人的参与和引导。一个安全、舒适、温馨、和谐的住宿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塑造良好品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贵阳一中是贵州省一类示范性高中,是一所有6000师生的特大型住宿制学校。结合学校二十年的住宿管理经验,从学校层面、教师团队、学生团体三个角度谈一谈学生宿舍管理。

    一、优化队伍结构配置

    宿舍管理队伍由分管校领导、学管处、宿管中心、生活老师、宿管委以及班主任共同构成。其中分管校领导负责统筹和安排,学管处负责工作的实施,宿管中心负责监督评价,生活老师负责落实,宿管委负责沟通与示范,班主任则进行总体协调与检查。多方共同努力,共建美好宿舍,形成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

    二、加强生活老师队伍建设

    生活老师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是一群默默奉献、甘当人梯的“隐形战士”,她们是指导生活技能、培养生活能力、塑造生活素养的无私“先生”。我们提出“队伍强,宿舍安;业务好,宿舍兴”的追求,坚持“安全、纪律、卫生、服务”的工作理念,在生活老师队伍建设中,学校有以下做法:一是严把招聘环节。选拔出有耐心、有责任感、爱岗敬业的同志,并且在入职时需提供无犯罪证明、健康证等资质,确保可靠性。二是做好岗前培训。生活老师大多来源于下岗职工或退休人员,特别需要组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明确生活老师的职责与权益,细化宿舍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强化生活老师的育人意识和责任感,使她们能更快地融入宿舍管理工作中来。三是做中学,学中悟。生活老师工作时间长,管理学生多,管理难度大。学校通过“老带新”、理论考试、理论培训、实操训练、案例分享五方面增强生活老师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增强生活老师的专业素养。建立并实施“老带新”制度,让经验丰富的老生活老师带领新入职的生活老师跟岗学习,更快了解并适应宿舍管理工作。定期对生活老师进行理论考试,通过文字的方式了解生活老师对宿舍管理工作的理解程度,从而提升生活老师文化素养,巩固业务技能。定期组织专业培训课程,涵盖学生身心特点、消防安全、人际沟通、应急处理等方面。同时,通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享,如“内务大练兵、宿舍矛盾排查技巧、学生情绪异常应对分享、消防急救实操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方法”等,使生活老师在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宿舍管理的实效性。四是凝聚人心,聚集力量。学校通过节假日慰问、举办生活老师趣味运动会、评选服务之星等方式,让生活老师有主人公意识,有家的感受,更好地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组建宿舍管理委员会

    宿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家,每天学生在寝时间可达10小时,因此良好的宿舍环境和优质的宿舍管理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理能力,同时也锻炼孩子们组织力、领导力、协调力,结合“培养未来领袖人才”的培育目标,学校决定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旨在让学生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提高学生主动性,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一)发展寝室代言人

    通过学生自荐或生活老师推荐等方式,选拔寝室长、总寝室长、层长、楼长作为“寝室代言人”,协助生活老师管理宿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学校指派宿管中心一位老师担任宿管委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并监督宿管委的学生日常工作,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进一步促进宿舍纪律和风貌的建设。宿管委主要成员为学生,分别由总寝室长、层长、楼长、部长及理事长构成。同时,学校定期开展对宿管委学生成员的培训,宣传学校管理思想和理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二)明确责权利

    明确宿管委学生干部职责与权利,有利于他们开展工作,规范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升宿舍的整体凝聚力。他们作为生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参与宿舍规章制度、宿舍文化、考核评价等活动。宿管委学生干部在生活中也是向同学们立标杆、作表率,传递宿舍要求背后的逻辑,有效减少宿舍生活中的矛盾与困难,形成良性互动氛围。同时也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向学校进行沟通与反馈。学校每学年评选表彰优秀宿舍管理干部,毕业时赠予纪念章,发放优干、聘书等荣誉证书,激励宿管委学生干部积极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榜样作用,深化团队精神。

    (作者陈章义系贵阳一中党委书记,漆传平系学管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