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声“琴”并茂的选修课
![]() |
《中国传统琴道》课堂上,林早在授课。 |
![]() |
本报记者 王雨 实习生 杨婉蓉 罗为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在幽幽的古琴声中,同学们低声吟唱,感受着君子中正之气,感受着古人对天地之道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这不是声乐课堂,而是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师林早的通识选修课——《中国传统琴道》。
“我的这门课,会时常根据课程内容需要邀请学习古琴的同学到课堂,为同学们现场弹奏古琴音乐,让大家以审美的方式亲近和了解古琴文化。”林早说。
“古之君子,内治其性情,未有不繇于声音者也……故学道者,审音者也”,从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嵇康与 《广陵散》终成绝迹、到陶渊明奏无弦琴,林早带着同学们走进了中国古人的琴道文化,深受学生喜爱。
“林老师从‘中国传统’‘琴’‘道’‘琴道’四个维度展开这门课的教学,不仅让我从漫漫历史中追索琴的起源,也让我沉浸在琴人一代又一代对‘道’的追求当中,感受君子中正之气。”2022级哲学专业学生刘铁然说。
如何上好一门课? 林早有自己的诀窍。她说:“我认为讲台不是老师的舞台,不是老师去证明自己多么优秀的空间。讲台是老师走向学生的空间。我们教学的重要使命是帮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收获专业的知识,还有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人文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健全美好的人格。”
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上好一堂课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林早从师德师风、课前准备、课堂互动、教学成果验收等多个角度分享了她的心得——
在师德师风方面,林早表示在教仪教态上应穿着大方得体、清爽自然的衣服进行授课,以一种自在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带来真诚的教学氛围。同时,她认为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保持对教育工作本质的自觉和反思。
在课前准备方面,林早认为要因材施教。“比如我们 《中国传统琴道》 作为一门通识选修课,面向的学生学科背景不一样。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纯讲理论,需要加大审美教育教学的手段,以审美感性的方式启发他们感受和理解传统琴道的相关理念,引导他们感受、理解、亲近、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在课堂互动方面,林早认为,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需要培养的,需要老师与同学共同去努力。就具体的教学手段而言,没有最好的教学手段,只有合适的教学手段。“我们要根据课程的主题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灵活的采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审美体验环节的教学互动。”
在教学成果验收方面,林早表示往年都是让同学们写小论文,但是今年她想转变下方式。因为现在的学生接触互联网、短视频比较多,今年想让同学们以影像语言的方式来反馈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自己的学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