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社、戏剧社、科创课、劳动课……
省实验中学:多彩校园 多彩青春
![]() |
| 学生屡获科创比赛大奖。 |
![]() |
| 开展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
本报记者 何登成
日前,贵州省实验中学获“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十多年来,该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之路,形成了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路径。
走进贵州省实验中学,操场上,足球社团的同学们尽情挥洒青春;创客实验室里,人工智能社的同学们动手动脑感受科创魅力;大礼堂,一鸢JUNIOR戏剧社的同学们既能培养兴趣爱好又能提升口语水平。
高一年级的潘宇同学告诉记者,社团提供了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很好地帮助自己舒缓了学习压力。
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贵州省实验中学以社团为依托,聚焦特色文化育人,目前已创立社团72个,其中学科类18个,体育类15个,艺术类19个,科技类11个及其他类9个,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早在2010年,贵州省实验中学以社团为载体,引入机器人项目,开始初期的科创教育探索和实践;2018年学校全面启动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成立了人工智能社团、创客社团、机甲大师战队等多元化科创平台;2021年,学校与大疆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丰富科创项目,构建了普及型、实验型和创新型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创教育模式……
十多年来,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建设、校本研修、教师发展、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改革创新,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路径。通过深入开展 《“立担筑基,科创助梦”——贵州省实验中学科创赋能育人改革的实践探索》 的项目研究,形成了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科创后备人才培养路径。
从开展学校特色建设以来,有600余人参加各类国、省、市科创比赛,获得了全国无人机大赛国家二等奖、全国机甲大师对抗赛国家二等奖、中国—东盟机器人大赛冠军,还获得省级赛事冠军7个、亚军6个、季军5个。
贵州省实验中学信息中心主任陈观水介绍,学校还通过示范引领成立区域科创教育发展共同体——贵阳中学科创教育联盟,建立合作机制,协同发展,共同进步,打造科创教育区域品牌;建立帮扶机制,对从江县宰便中学、印江中学等一批科创教育薄弱学校展开了精准帮扶,通过多种途径送培送教,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高一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的劳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劳动理论、生活技能、服务技能、农业劳动技能、创新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高二年级,组织学生参与服务业、制造业、农牧业、医卫业等职业体验,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劳动的能力……
贵州省实验中学“四美”劳动教育课程围绕“环境美、生活美、创造美、职业美”四个主题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2023年,学校入选贵州省第二批省级劳动教育示范校。
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贵州省实验中学在足球特色项目建设上硕果累累:斩获贵州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贵州省足球协会冠军联赛等多个赛事冠军;校足球队连续四年获贵州学校体育先进集体;培养出国家一级运动员23人 (守门员2人),国家二级运动员70人。
未来,学校还将依托专业青训团队,推动足球项目成为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开展特色项目普及教育。依托专业团队加大对特色项目模块课、社团、校级联赛的指导,提升学校教师的执教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加大竞技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加强内部竞技人才的培养,形成“金字塔”梯次化队伍培养机制。
“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推动教育改革创新。”贵州省实验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刘朝海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围绕“三立六育,五课十二标”德育工作体系,紧扣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个维度,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增长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操,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