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8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10月08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3版:人物 -> 为师行为世范 治学潜心学术

为师行为世范 治学潜心学术

——记2024年全国优秀教师刘伟

2024年10月08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刘伟在实验室。

    本报记者 王雨

    他是师者,内敛沉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他是学者,潜心学术,不懈追求,勇于创新;

    他是2024年全国优秀教师、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刘伟。

    2014年9月,刘伟从北京化工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贵州理工学院任教。十年一路走来,刘伟始终践行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默默耕耘在教学一线——

    他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探索能够培养服务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所需人才的新型教学方式。

    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备受学生欢迎,学生发自内心地为他写下一个个好评。

    他主动聚焦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带领学生科研团队突破地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服务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并将科研成果和教学有机结合,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人才。

    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评省级金师 (教学名师)、贵阳市创新科技人才……“进入贵州理工学院工作的十年是我持续学习和研究的十年,也是不断成长和收获的十年。”刘伟说。

    守正创新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径

    从教以来,刘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努力探索适应于西部工业产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方式,着力推动材料专业课程教学的新型数字化、可视化、情景化转变,开发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受到学生和同行认可。

    其中,《神奇的材料世界》 和 《高分子物理》在“学堂在线”平台上面向全国高校开放,有数十所高校和国企共计2万名学生在线选修并给予较高评价。

    由他领衔的教学团队建立的基于多模态教学资源的课程《高分子物理》和《神奇的材料世界》获贵州省“金课”认定 (排名第一)、贵州省第十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排名第一)。

    同时,他还出版了高质量材料专业本科教材2部,发表教改论文10篇 (其中核心教改论文3篇),获贵州理工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排名第一)。

    敬业爱生用心用情育桃李

    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刘伟深耕三尺讲台,潜心教学创新,主讲《高分子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 《神奇的材料世界》 等课程,课堂上“互动+启发+鼓励”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好评。

    “《高分子物理》 是门很抽象的课程,是从未接触到的新学科,里面涉及到的很多公式都需要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去进行推导,一些理论的概念也比较难理解,在刘老师的课堂上你会紧跟着他的思维,风趣幽默的话语也不会让自己走神。”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学生吴雨杰说。

    从博士毕业到贵州理工学院,从青年教师成长为专业教授,刘伟总是尝试在科研、教学中以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他将本科生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外成立多个科研兴趣小组,尝试科技与教育协同育人,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结合,培养造就大量适应于地区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将自己对科学的纯粹热爱和对科学初心的深刻体悟传递给学生。

    突破瓶颈用创新助力发展

    刘伟认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大有可为,立足贵州,有许多问题值得去探索,有许多关键技术的突破还需要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为此,他主动瞄准材料专业科技前沿,聚焦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带领科研团队全力突破地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主持研发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发泡加工、功能化设计、合成和改性机理探研,揭示了功能纳米材料在发泡生物高分子基体中的高效分散和形态演变规律,为高性能聚合物泡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他自主研发的玄武岩负载银离子玻璃微珠作为纤维增强材料,制备的长效抗菌高强度聚乙烯水管制品,以及车用高粘度汽车发泡胶等科研成果,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地方企业经济效益。

    刘伟的科学研究“顶天立地”,瞄准行业专业前沿,又着眼于贵州行业专业发展需要与发展特色,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为服务贵州材料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介绍,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贵州省科技厅基金2项,贵州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1项。发表相关专业SCI论文40余篇,核心论文20篇,获得专利4件,出版聚合物发泡材料学术专著1本,担任国内核心期刊 《中国塑料》 和 《塑料工业》 的青年编委,获贵阳市创新科技人才称号。

    “荣誉已是过去,保持初心,践行教育家精神,继续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刘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