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6日 星期四

从“省市州共建”到“省管”

贵州9所高校迈入发展快车道

2024年09月26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会议现场。

    本报记者 刘绍波 杨凯 任伟 侯帮虎 李秀锦

    9月24日,贵州省省市 (州) 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总结会在六盘水师范学院举办,全省9个市州的9所高校管理体制实现由“共建”到“省管”,成为贵州省第一批划转的高校,学校事业发展步入新的“快车道”。

    据了解,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贵州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带动地方和区域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按照“成熟一所、划转一所”的原则,2023年1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将贵阳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6所高校管理体制调整为省管。今年6月,同意将遵义师范学院、铜仁学院2所高校管理体制调整为“省管”。同年8月,同意安顺学院管理体制调整为“省管”。至此,用时一年半,全省顺利完成9所共建本科高校划转“省管”目标任务。9所高校办学体制改革后,实现了在更高平台上开展办学活动,更好地服务地方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力举措。

    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宋广强表示,推进市州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是省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通过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将更加有利于高校之间沟通、协调学习、借鉴、提质增效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更好地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据介绍,9所市 (州) 省属高校积极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2022年—2023年,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方式共签署科技成果转化合同904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13519.03万元;签订产学研合同768项,合同金额12763.78万元。六盘水师范学院煤矸石制备聚合铝铁联产白炭黑技术成功签订转让协议,转让金额5500万元,是近年来市 (州) 本科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遵义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陈治松:

    打开新“窗口”理顺新“脉络”闯入新“赛道”

    此次省市 (州) 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总结会议,总结了省市 (州)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情况,交流经验,分析形势,谋划部署了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为推动贵州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遵义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铜仁学院等4所高校进行了交流发言。会前,参会人员还前往贵州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安顺学院及六盘水师范学院进行观摩学习活动,亲身体会各校教育改革成果。

    “这次改革给遵义师范学院大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机遇。”9月24日,在六盘水师范学院举行的省市 (州) 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总结会议上,遵义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陈治松就落实省市 (州) 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做法、成效和愿景作了深度交流。

    陈治松表示,自去年5月 《省市(州) 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印发以来,遵义师范学院欢欣鼓舞,积极作为。一是深刻领会精神,全力配合“上划”;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推进。

    改革启动以来,遵义师范学院第一时间学习研究、建立机制、对接属地,全力配合做好学校“上划”工作,并把“上划”列为“四大攻坚战”之首。

    陈治松介绍,经过一年的管理体制改革发展,遵义师范学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窗口”。借助管理体制改革契机,今年初,遵义师范学院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凝练了“1234”新发展思路,围绕“适应社会需要、办美的教育”一条主线,突出“擦亮师范教育底色,打造服务产业标杆”2个重点,实施“人才聚集、资源聚合、治理优化”3大战略,打好“上划、申硕、强师、服务产业”四大攻坚战,以党建“六联”为载体,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就业工作打了漂亮的“翻身仗”,“教育+商贸”黔货出海跨境电商“火爆出圈”、与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得到李炳军省长肯定批示、“赛马选马”“五面镜子看干部”扭转选人用人被动局面,高质量发展“亮点”频出。

    二是理顺“内涵+特色”发展新“脉络”。遵义师范学院立足职责,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上闯新路,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实施“大雁领航”“狼群效应”建队伍、“平原造峰”“高原建峰”优化学科专业、“订单培养、菜单教学”育人才、“立地顶天”“靶心攻关”强科研、“所需所求”“组团服务”服务地方、“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抓文化传承、“跨境电商+留学贵州”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特别是突出遵义红色资源这个最大特色,将红色文化融入“十大育人体系”培养“红心青年”,成为遵义师范学院最亮的特色;围绕遵义“酱香白酒之都”等独特经济特色,对应“六大产业基地”配套建立六大产业学科集群,与省域副中心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三是闯入“爬坡上坎、换档提速”发展新“赛道”。遵义师范学院按照“支持遵义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工作推进会”的指示,提出了“提质、扩容、升大”三大发展新目标,重点建好并继续扩增硕士点、协调推进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着手谋划升格为“遵义师范大学”。

    “未来,遵义师范学院将继续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实行战略、战役、战术统筹谋划,突出遵义特色办学,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及省内其它高校的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中呈现遵师的担当作为!”陈治松最后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盘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周斯弼:

    做特 做新 做强

    9月24日,贵州省市 (州) 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总结会在六盘水师范学院举行,贵州省教育厅及9市 (州)省属本科高校相关负责人齐聚共商相关议题。六盘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周斯弼在发言中表示,该校将围绕六盘水市产业,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以理工科为主体的本科院校。

    周斯弼介绍,为做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六盘水师范学院围绕“必须实现第一批划转”目标,谋实策、出实招、做实功、求实效,各项工作一一开展,为改革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全市相关部门和学校建立了顺畅的指挥体系和高效的沟通机制,实行日跟踪、周研判、月调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作,有力有序地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

    面向未来,六盘水师范学院将朝三个方向提升能力:“做特”,提升竞争力;“做新”,彰显创造力;“做强”,体现服务力。

    “紧紧围绕六盘水市的首位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进一步落实‘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强化行动’。”周斯弼说,“做特”方面,未来将把六盘水师范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以理工科为主体的本科院校。

    “做新”上,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深入推进管理革命、学风革命、课堂革命,着力加强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在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上探索新路径、新方法。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有组织科研,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周斯弼表示,“做强”方面,全院将调动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资源,全力推进申硕工作,力争“十五五”期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六盘水乃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肖建宗:

    绘好“发展蓝图”办好“美的教育”写好“民生答卷”

    “顺利‘上划’为省管,是学校办学历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学校发展迈进了新时代新征程加速发展的快车道。”9月24日下午,省市 (州) 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总结会议在六盘水召开,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肖建宗围绕“摸清家底”“理顺关系”“擘画未来”等方面作了发言。

    肖建宗说,贵工程人在“上划”前统一思想、在“上划”中凝聚共识、在“上划”后振奋精神,目前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主人翁的姿态,奋力绘好贵工程“发展蓝图”、办好贵工程“美的教育”、写好贵工程“民生答卷”。

    一是摸清家底。明确了全校在编和离退休教职工人员清册;明确经费上划基数,开展资产清查,完成房屋产权证办理,偿还债务实现零债务“上划”。

    二是理顺关系。在内部管理方面,进一步理顺学校内部管理架构,优化内设机构,研究通过学校机构设置调整方案;修订出台了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等多项制度。在向上联系方面,校领导带领各相关职能处室积极对接省教育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共建高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上级部门;同时,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成立贯彻毕节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研究院,选派精兵强将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三是擘画未来。以工为主,师范为根。学校坚持“服务毕节根脉所系”,以“土”为“土”、以“土”为荣,围绕毕节底蕴深厚的“多元文化地”,打造贵工程“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围绕地方发展所需,瞄准毕节社会经济发展“产业链”,打造贵工程人才培养的“服务链”;围绕服务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打造贵工程“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地”。

    应用为先,理论是根。肖建宗表示,学校将结合实际,紧扣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以硕士点建设为目标导向,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抓好基础理论学科建设,抓实产教融合,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水平,统筹强化理工应用学科发展,更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探索经验、贡献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仁学院党委书记朱克乾:

    抓统筹 抓关键 破难点

    “高位推动抓统筹,聚焦改革抓关键,集中攻坚破难点。”9月24日,在六盘水师范学院举行的省市 (州) 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总结会议上,铜仁学院党委书记朱克乾就铜仁学院管理体制改革、高质量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作了深度交流。

    朱克乾表示,自去年5月 《省市(州) 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印发以来,铜仁学院从三方面稳步推动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高位推动抓统筹。铜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铜仁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省市共建铜仁学院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建5个专项工作组,及时制定“一校一策”工作方案,形成了高位推动抓统筹、责任部门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铜仁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二是聚焦改革抓关键。在省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铜仁学院组建工作专班,对照上划“省管”12项标准,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形成了校地联动聚焦管理体制改革抓关键的工作机制。并于2023年底相继完成了机构编制、经费上划基数确定、债务清查及底数摸排、资产清查审计和审批等11项工作,为后续债务处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集中攻坚破难点。针对债务划转、手续办理等难点问题,铜仁学院集中力量,攻坚克难,2024年4月,铜仁学院的金融性债务和工程性债务全部处置完成,各债权人单位签署了债务划转及移交协议。

    在勠力同心抓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铜仁学院聚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持续改革创新,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发展定位更加清晰;党的建设更加有力;人才培养更具动能;学科专业建设更加坚实;科学研究更有成效;开放办学更加凸显;人才建设更具活力。”朱克乾从七方面介绍铜仁学院高质量发展情况。

    他表示,铜仁学院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办学治校全过程各环节,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美的教育”理念,固长板、补短板、锻新板,扎实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在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后,学校聚焦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将办学类型从“教学服务型大学”调整为“教学研究服务型大学”,确立了铜仁学院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