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贵安实验学校
人工智能进课堂 教学有趣更有益
![]() |
学生在学校创客空间进行3D打印。 |
本报记者 赵文菂
“3D打印,能让同学们心中所想的图景,变成现实。”目前,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贵安实验学校的创客空间里,12名七年级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构建3D模型。3台3D打印机排成一列,不停地将同学们设计的模型“输出”成立体实物。
“这是我刚刚打印出的名牌。”安程程自豪地展示:“就是设计的时候深度不够,所以名字有点模糊。”
“刚开始学习构建模型的时候,速度还比较慢,一个设计大概需要1小时吧。”陈曦苒和同学们在认真复盘:“下一次要在半个小时之内完成。”
“这是我设计的小动物。”于楷承“秀”出蓝色的兔子和章鱼,两个3D模型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贵安实验学校,每周的课后兴趣班里,像这样的信息化智能化特色课程都“人气爆棚”。
“创客空间是一个开放的空间,除了课后兴趣班开设的时间,午休时间、放学后的时间,学生都可以来这里自由学习。”信息科技老师冉雪文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贵安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今年8月1日,完成交付仪式,目前入学的是一年级与七年级新生,共458人。
随着“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兴起,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快速出现的新科技不断冲击着现有的教育形态,迎接数字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贵安实验学校从软硬件配置及信息技术应用层面展开规划,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
“创客空间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能够探索和动手实践自己设想的学习环境。”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贵安实验学校科技副校长季隽介绍,在分层建设计划中,3D打印就是典型的代表,让学生以工程学习的方式尝试解决复杂问题,未来还有Python编程、人工智能等深度学习,同时以开放式管理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ENJOY AI智联万家智能机器人、未来工程师-智能运输小车、基于图形化编程的开源硬件应用实践、教育无人机,这是学校信息化智能化正在建设的四大特色课程。”
据悉,自学校建校伊始,上海师范大学就选派了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系主任、计算机师范专业负责人季隽教授常驻贵安,全面负责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及信息化、智能化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今年3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贵安实验学校两名筹备组成员及22名骨干教师在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浸润式培训,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借鉴优质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
“学校将充分利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数字资源,以信息技术加创客为校园文化底色,把数字化作为撬动学校高质量办学的支点,真正地服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教师的教育与教学,服务学校的管理与治理能力提升。”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贵安实验学校校长张雷介绍,在课程资源上,学校将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所需具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创造力与想象力、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等素养为课程理念,凸显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特色课程,构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程体系。“着眼于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基于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瞄准学生发展力养成的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贵安实验学校的正式投入使用,贵安新区教育资源不断优化丰富,城市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周边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为贵安新区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