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7版:论苑 ->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发展应当聚焦三个维度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发展应当聚焦三个维度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林晓凤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近日发布,这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后再一次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对教师队伍建设明确目标、提出要求、做出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和关心。意见提出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建引领、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引导教师自律自强、加强师德师风培养、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提高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大各级各类教师待遇保障力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厚植尊师重教文化、加大教师荣誉表彰力度、创新开展教师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等内容。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精神之源、力量之钙。古往今来能够成为教育家的,无不是胸有家国情怀、心系天下苍生、追寻教育本真、秉持求实创新、能开时代先河的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可见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关键中的关键,基础中的基础,笔者认为,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应当聚焦三个维度。

    一、必须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简而言之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教育人永远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文中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和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都明确要求:“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全世界任何国家的教育都具有政治属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必须长期坚持,所以,政治素质过硬必须成为我国教师的首要素质,来不得半点含糊。

    二、必须始终笃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定位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参与。现代化的潮流浩浩荡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放眼全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以社会主义为底色的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也是如此,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同时必须放眼世界办教育,眼界和格局决定了事业的张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一书中提出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个教育目的不仅仅指向学生,同时也是新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要关注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和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的大爆炸背景下的教育必须要着眼未来、面向未来,党的二十大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是教育的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倡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实践,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无创新精神的教师,何来创造之学生,所以,与时俱进、面向未来是新时代教师的应有眼界和必备素养。

    三、必须始终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之道

    “有扎实学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四个标准之一,深厚的理论素养、扎实的知识功底、终身学习的求知欲望、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商友敬先生说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就是“站上台,我就是语文”,这是做教师的底气。多年前,学生把几何教得好的称为“X几何”,徒手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让学生佩服不已;书法教得好的称为“X书法”,一手行云流水的粉笔字迷倒了多少学生……此外,教师的做人做事直接影响到学生,只有大格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大格局的学生,林则徐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成为了左宗棠一生铭记的座右铭,这便是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中 (小) 学教师专业标准》 指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 (小学生) 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既是专业标准,也是职业要求。

    (作者系云岩区政协党组成员、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