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迎难而上和顺势而为

两名老师“殊途同归”的故事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王婷的课堂上,学生总是积极举手。

迎难而上,这不仅是沈彦兵对自己的提醒,更是她对学生的殷切期待。

加油新学期,既是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对沈彦兵的激励。

    本报记者 莫欣欣 沈长志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哲学家雅尔贝斯用一句极富诗意的语言,告诉世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面对全国2.91亿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1891.8万各级各类教师坚守三尺讲台,“唤醒”着一个个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灵魂。

    追随老师成同行

    1999年出生的沈彦兵,便是1891.8万分之一。

    “同学们,当困难出现,我们没办法让它瞬间离开。那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只能迎难而上。”9月5日8点55分,身穿白色旗袍、发簪挽发的沈彦兵,面带微笑地走进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初二19班,流畅地介绍上课主题 《迎难而上》、鼓励学生绘制难题图案……

    没人能想到,讲台上从容的她,4个月前还是一名在校学生。

    彼时,作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生的沈彦兵,经2024年第十二届贵州人才博览会人才引进,成功考入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任心理老师。

    “唐老师,我考上啦,以后就跟您是同行了哦。”得知消息的她,立即给初中英语老师唐建明发了微信。

    出生于毕节市金沙县安洛乡的沈彦兵,由于教育条件有限,成绩并不算好。所幸,2015年,她在安洛中学遇见了唐建明。

    “英语基础差没关系,多背单词、语法,做对一道题都是成功。”

    唐老师的鼓励,让她逐渐转变对学习的看法。

    每天早上7点,沈彦兵和同学们在唐老师带领下一边晨跑一边背英语单词,记语法、刷习题………寒来暑往,2018年,她收获了本科录取通知书,2022年还顺利读研。

    成为大山里走出来的研究生,沈彦兵深知,离不开唐老师的托举。

    “未来我要像唐老师一样,用爱托起更多孩子的未来。”入职前,看着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花团锦簇的门头,她不由得坚定信念。

    9月1日7点10分,从人才公寓骑行15分钟左右,便抵达学校。

    然而,学校之前的心理老师突然离职,面对转学、复学学生心理排查的任务,在没有排查模板的情况下,沈彦兵慌了神,不知道问什么,不知道交流的边界,更没有任何资料参考。

    一早上的兵荒马乱,让沈彦兵有些急躁。

    中午得了空,她坐在工位上,透过窗户观察校园里走动的学生,心慢慢静了下来。灵光一闪,她打开了备课本。

    初一升初二后,学生面临增加物理课、换科任老师、延长晚自习时间等问题,定有不少学生难以及时调整心态。第一堂心理课就教学生们,迎难而上。

    做学生成长路上温暖的引路人

    不同于沈彦兵的手足无措,已有22年教龄的王婷显得轻松许多。

    “Miss王,英文课文虽然你没让我读,暑假在家我都读啦。”

    “Miss王,今天的单词听写我肯定能全对。”

    刚走进安顺市平坝区夏云镇夏云中心小学四年级6班,学生们便叽叽喳喳地将王婷围住了。

    这样的热闹,让王婷更加坚定,自己应做学生成长路上温暖的引路人。

    2002年,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的王婷,回到家乡夏云镇,当起红湖学校英语老师。

    周围的朋友问她,“选择当英语老师,是因为热爱还是工作需要?”

    那时,她的脑海里闪过不少画面:小小的她坐在教室门边,看身为语文老师的母亲上课;自己在家门口坐到天黑,等家访归来的母亲;一个人在家,将柜门当黑板开展“无生试讲”……

    “因为热爱!”这一回答,让她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并创新推出多种“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

    第一年,王婷所带班级的英语学科成绩,便在学校名列前茅。2003年,在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中,她辅导学生分别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

    2016年,《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同年,包括红湖学校在内的五校合并,成为夏云中心小学。彼时36岁的王婷赴夏云小学,任英语教研组长、贵州省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令她没想到的是,学校合并后的第一个难题,来得如此迅速。

    此前王婷任职的红湖学校,为贵州红湖机械厂子弟学校。因学校重视,学生于小学一年级便学习英语,水平较好。合并后的夏云中心小学,生源复杂,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一次课堂上,王婷请一名转校生阅读课文,不料该生阅读起来十分吃力,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看着学生涨得通红的脸蛋,王婷立即请其去教师办公室拿听写本,然后对同学们严肃地说,“以后不嘲笑同学的发音,我们一起帮助他,好不好?”

    “好!”学生们稚嫩的回应,对王婷而言还不够。

    下课后,王婷为那名同学制定英语提高计划,并抓住所有机会,给予学生鼓励。慢慢地,该生不仅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还变得十分开朗。

    “王老师,你们班那个英语不太好的学生,在语文作文里写‘英语是他最喜欢的学科’呢。”语文老师的分享,让王婷陷入回忆。

    读小学时,她被老师抽起来回答问题。因答不上来,小脸涨得通红。“现在想起还是难受呀。”王婷说,“现在我当老师了,我不会让学生因为答不了问题自卑。”

    

    让学生们向阳而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决定》 提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如何提升?

    教龄仅1周的沈彦兵,尚不知答案,只是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

    “冯雨 (化名),你为什么想画这样的难题图形呢?”心理课后,看了学生绘制的难题图案,沈彦兵利用课间与她交流起来。

    “初二物理好难,我怎么都学不好,心里有些着急。但听了您的心理课,我决定不纠结了,一分一分去争取就可以啦。”冯雨笑着说。

    上班后得到的第一个“好评”,让疲惫的她在回家路上,都开心不已。

    今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的王婷却说,“教书育人,对我而言是顺势而为。”

    王老师口中的“顺势而为”,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让学生们在爱的教育里感到安全、自信,从而向阳而生。

    加油新学期,既是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对沈彦兵的激励。

    迎难而上,这不仅是沈彦兵对自己的提醒,更是她对学生的殷切期待。

    “虽然我英语成绩不好,但我最喜欢Miss王。”这句话,很多学生都对王婷说过。她秉承爱的教育,温暖学生的同时,也在温暖自己。

    虽有22年教龄,王婷仍会根据班级特性,因人制宜备课。对她而言,每个学生都独一无二,都应该有不一样的教学方式。

    王婷的课堂上,学生总是积极举手。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时,王婷会连着对其竖起三次大拇指,并赞赏道,“Wonder-ful!”

    沈彦兵认为,及时与学生交流,疏解他们的情绪,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