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3版:人物 -> 高纯:用心推广“村味”体育课

高纯:用心推广“村味”体育课

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高纯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本报记者 熊江睿 杨涛

    “我有多次调到镇上中学和县城小学工作的机会,我都放弃了。”

    “平时除了上课,还要给孩子们辅导、一起搞体育运动,孩子们依恋我,我也舍不得孩子们。”

    9月2日,黔东南州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小学校长高纯在谈及教书育人的教育故事时,那些点点滴滴的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坚守者:25年扎根村小

    时间追溯到1999年的一个秋天,刚从凯里民族师范学校毕业的高纯,怀揣着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梦想走进马家寨小学,开启了他传道授业解惑的第一堂课。

    “虽然我当时比较紧张,但看到学生们渴望学到知识的眼神,我就感到我的责任重大。”令高纯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00年的时候,经过他和另外一个老师的努力,把一个全镇倒数第一的班级带到了全镇位列前茅,因此还荣获了全县村级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奖。

    “对于一个年轻的老师来说,这是对我的莫大奖励。”高纯说,“这次荣誉也让很多学校关注到我,想挖我过去,但我在心里想:‘我走了,学校怎么办? 学生怎么办?’”

    “就这样,一晃20多年就过去了!”高纯笑道,“由于马家寨小学远离县城、属于村小,当时交通不便,导致留不住老师,前前后后来的7位师范毕业的老师,就剩下我在这里了。”

    “留在这里,就是想把这里的教育做起来。”高纯说,这10余年来,从马家寨小学走出去的,有200多名学生考入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等大学。

    高纯用青春和热血,在马家寨小学默默耕耘了25年,不仅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更影响了无数学子的命运。

    实践者:特色体育课程声名远扬

    “甩着呼啦圈跳健身操、踩着高脚马跳绳、滚着铁环过单边桥、用陀螺开展五环竞技……”2021年以来,马家寨小学每天的“花样大课间”准时进行,这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

    他将呼啦圈、高脚马、铁环、陀螺等民间特色体育运动引入校园,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增强了体魄,更重要的是传承了民间文化。

    马家寨小学六年级一班学生吴瑞琪和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玩着高脚马跳绳运动,“学校的体育课是最有意思的,我们都很喜欢。”

    马家寨小学农村民间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同国家体育课程相结合,形成的特色体育课程。不仅学生喜欢,家长觉得很有意思,还受到前来调研参观的同行和教育教学专家高度点赞。

    “我们自己动手制作高脚马、呼啦圈、铁环、陀螺等当地民间体育运动器材400余件。”高纯说,他们学校152位学生没有一个孩子戴眼镜,也没有一个孩子是胖墩。

    由于民间特色体育运动在马家寨小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让马家寨小学声名远扬,更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此,马家寨小学在2022年成功申报为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学校,2023年作为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暨教研工作培训会现场观摩点之一,受到省、州、县领导及同仁的一致好评。

    “我们的特色体育课程‘村味’十足,都是以前农村孩子经常玩的项目,高校长把它重新推广起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谈及学校师生对高纯的印象,马家寨小学老师吴能辉点赞道,“他是一位实干而富有创意的乡村教育工作者,因为推广这系列特色体育课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村味’校长。”

    见证者:乡村教育的“山乡巨变”

    25年来,高纯不仅是一位扎根乡土教育的园丁,还是贵州乡村教育的“山乡巨变”见证人。

    “我刚来的时候,学校只有一栋砖木混合的一层矮房子,各方面条件相当差。”谈及马家寨小学的变迁,高纯感慨不已,“通过脱贫攻坚到现在的乡村振兴的实施推进,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教学楼、教师宿舍楼,现代化的运动体育场……都是看得见的变化。”

    25个春秋的岁月痕迹,讲述了高纯扎根乡村小学的动人教育故事,他的愿望是把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继续提高,把特色体育运动项目继续做好,把学校的运动场所继续完善,让马家寨小学成为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学校。

    “我想在我们学校修建一个足球场,继续完善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高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