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陆成文:扎根乡村,一生无悔

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陆成文带着孩子们收稻谷。

    本报记者 杨凯

    “向国旗敬礼!”9月2日清晨,伴着国歌声,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在云贵高原的一个苗族小山村里缓缓升起,操场上,一位老师带着一群孩子高举着稚嫩的右手向国旗敬礼,这也是这所“微小学”新学年的开学第一课。

    这所“微小学”就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沿山镇岩脚教学点,本学期有15名学前班孩子和8名一年级学生,而37岁的陆成文也是这个教学点唯一的一位老师。

    一人一校,扎根乡村

    见到陆成文时,他身着黑衣短裤正蹲在学校操场角落,用水泥补着一处小坑。还有三天就要开学了,他要把学校里里外外收拾干净,要用靓丽的校园迎接孩子们。

    虽然今年学校总共只有23名孩子报名,但开学第一课在陆成文心中是必须要上好的一堂课。

    “这里是岩脚村孩子开启读书生涯的启蒙站,第一课必须让孩子们对知识有喜爱,对师长有礼节,对规则有敬畏,在学校说普通话。”陆成文说,这是他这13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2012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学院的陆成文主动选择考到了偏僻的岩脚教学点,来到了贵定县沿山镇森山村,成为了岩脚小学的一名人民教师。

    刚来到岩脚村时,呈现在他眼前的是泥泞道路、破烂房子以及长满青苔、日渐陈旧的校舍,当地人说的苗语他也听不懂……

    看着眼前的状况,他心里泛起一丝酸楚。

    大部分老乡怕初来乍到的陆成文待不住,都把孩子留在家中,只有一部分老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孩子交给陆成文。陆成文把学生们视同自己的孩子,悉心教导用心育人、学生都很喜欢他,他一个人上两个班,包揽所有科目,同时还要兼管学校的安全、营养餐等各方面工作。

    他是老师,也是保姆

    几年前,原本有一个调往县城小学的机会,但陆成文谢绝了这个机会。

    “这里更需要我留下,我也放心不下、舍不得离开这里。”陆成文解释,岩脚村现有137户,村里留守家庭居多,由于山路远又不方便,多数3岁至7岁的孩子只能留在村里教学点上学:“这里不能没有老师。”

    “老师,放学后一定要来我家吃饭。”

    “老师,我们一定会很听话,请你别走!”

    ……

    看着眼前淳朴善良的村民和学生,刚从学校毕业的陆成文不但没有打退堂鼓,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改变这里的教育现状成了他的目标。

    于是,教普通话就成了改变现状的首抓工作。

    由于当地说的是苗语,来上学的孩子也不会说普通话,陆成文只有自学苗语后在学校里一句一句地教学生说普通话,在他的长期影响下,岩脚村的孩子已能熟练掌握“双语”切换。

    在学校里,陆成文是老师,是清洁维修工,是保姆,也是厨师。

    为了让学生能吃上营养餐,他每个周末来回要走上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买菜买肉。

    有一次,陆成文扛着40多斤的猪肉硬是走了30多公里的山路,回到学校时已是晚上11点,好几次还差点踩到毒蛇。

    “现在公路修得很好了,上下山也方便了。”看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奔跑,陆成文觉得一切都很值。

    做生态教育,一生无悔

    “生态教育”一直是陆成文在做的事情,结合当地条件,陆成文会带着孩子们体验插秧、收稻谷、采摘蔬菜……甚至做饭炒菜技巧也会给孩子们演示。

    每一年稻谷黄了、油菜花开了的时候,陆成文都会带着孩子们游走在梯田间,用画笔把这些生态美好故事画下来。

    “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他们生长在这里,除了教会他们技巧知识,希望长大后的他们依然会爱这里,回馈这里。”陆成文说。

    陆成文的宿舍门口贴着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他贴了13年,真真切切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做生态教育;横批:一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