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20名、51名……军校录取人数屡创新高
这所学校如此硬核?
![]() |
野寨中学校园内的抗日英烈纪念塔。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
12名、20名、51名……近三年来,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军校录取人数不断创下新高,这在全国实属罕见。2024年,这所学校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报考军校。
野寨中学是全国唯一一所因陵建校、以校护陵的中学,校园内分布着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和烈士陵园,长眠着985位抗日英烈。
“堂堂公墓起岗峦,先烈永流芳……立地顶天期救国,开来继往志坚强。”正如该校校歌中描述的那样,英烈们的精神力量在一代代学生心间流淌,转化成他们报考军校的力量源泉。
在每年的开学和毕业典礼上,学校会举行一个特殊的仪式,学生们手捧鲜花,来到烈士墓前,缅怀英烈,寄托哀思。
景忠园、抗日英烈纪念塔……学校里随处可见的“红色建筑”,让爱国主义变得具象化。
“高一开学军训时,我听校长讲述校史,知道了学校以校护陵的传承。从那一刻起,报考军校的念头就在我脑中慢慢生根。”余悦是该校今年被军校录取的3名女生之一。高中三年,她的许多记忆都与烈士、国防教育相关,这个念头就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开出了红色的花朵。
每当沮丧或学习压力太大时,余悦总会在抗日英烈纪念塔附近走走。“想到他们,我的心便会静下来,烈士们为国家舍弃生命,我怎么能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呢。”
洪灏也拿到了军校的录取通知书,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就远在戈壁滩当兵,每当看到父亲的勋章和戎装照,听父亲讲起部队的故事时,洪灏都向往不已。进入野寨中学后,他理解了父亲的选择,从军的想法也愈发浓烈。
有一天,洪灏在电视上看到18岁陈祥榕烈士的故事,陈祥榕曾写下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让他感动不已。“他们奉献生命维护和平,我们这代人也有责任去保家卫国,如果可以,算我一个!”
在野寨中学,一代代学生接过红色的接力棒,红色信念因传承而愈加闪光。
1992届校友夏效生说,他至今记得老师带大家朗读经典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每当朗诵完,他和同学们的内心都久久不能平静,报国图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撞击着他们年轻的心。
今年79岁的王胜生,把自己的大半辈子留在了野寨中学。他先后担任野寨中学数学老师、常务副校长等职务,退休后,他毅然回到学校,义务承担校内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的守护工作。
“烈士长眠于地下,孩子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既看得到沧桑历史,也更有勇气走向未来。”看着一批批学生穿上戎装,王胜生无限感慨。他知道这是野寨中学的骄傲,更是青春之中国的未来。
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