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350公里的家访
![]() |
见到老师们前来家访家长们都非常高兴。 |
本报记者 周朝义 通讯员 李锦明 代胜强 沈建华
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红房村、新营村在外务工的学生家长们,为了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先后将73名孩子送到了清镇三联学校寄宿读书,每年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家。
赫章孩子假期,牵动着学校每位老师的心,从清镇市到赫章,有350多公里,车程需要6个多小时。清镇三联学校今年这场家访,既是一次真情系学子之旅,也是一次助成长的爱洒乌蒙大山之旅。
“王老师,没想到这么远你们还来看我们!”当太阳逐渐偏西时,几辆车终于在李华琴家门口停下,李华琴看到班主任王红艳,激动得热泪盈眶的一头扎进王红艳的怀里。
李华琴家住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她在家里排行老三,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在她一年级时,父母将他们姐弟4人送到了清镇三联学校。一晃就是5年,这个夏天过后,李华琴将升入七年级,她大姐也将进入清镇四中开启高中生活。
“这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家庭,父母年轻、勤奋,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清镇三联学校校长官茜说,孩子的成长,学校、家庭都很关键,有这样的父母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另一旁,李华琴已经帮老师换好了彝族盛装,教她们唱起彝族歌曲 《阿西里西》。淳朴的歌声与鸟叫虫鸣合为一体,飘逸的裙摆点缀着延绵群山。
告别了李华琴,老师们来到家访对象唐婵的家里,唐婵曾是清镇三联学校的学生,现在是清镇四中高二的学生,她选择学习的小语种是日语,将来打算报考四川外国语大学。当一段流利的日语,从一个小个子黑皮肤的彝族姑娘口中说出时,狭窄的院子里响起了掌声,唐婵的精彩表现,让现场气氛喜庆而热闹。
“怎样才能以父母之心办教育? 应了解他们的家庭,理解他们的父母。”官茜说,赫章孩子假期,尤其牵动着学校每位老师的心,学校已连续5年组织了大规模集中家访。
经过两天的家访,清镇三联学校老师走访了在家的20多名学生。“这些家庭对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的愿望十分迫切,老师、学校理应担当起这份责任。” 官茜说,今后,学校将会在师资队伍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赋能,用心呵护每一颗纯真的心灵,让他们在关爱和引导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