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变革创新
![]() |
王旭 |
![]() |
贺华中 |
![]() |
吴教育 |
本报记者 熊江睿 陈茜茜
近年来,ChatGPT、AlphaGeometry、Sora等人工智能 (AI)软件,成为线上线下讨论的热门话题。在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论坛上,人工智能也成为海内外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门话题。
在“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交流活动和“智联世界,AI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活动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项前沿技术,更是推动产业升级、改革创新的重要引擎。在教育行业,智能技术有助于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结合,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
贵州大学副校长王旭:
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
从蒸汽机到电力,再到互联网,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贵州大学依托于贵州省大数据的发展,获批建设了多个科研平台和研究中心,如文本计算与认知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据融合驱动的社会治理风险动态感知预警技术与应用示范”等,这些研究平台积极推动与业内大中型企业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围绕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如智慧司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智能应用示范,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为贵州乃至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领域,并正在形成与各学科的交叉发展。
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开始遍地开花,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医疗保健、汽车工业,还是金融、安防,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无处不在。
所以,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现代教育领域,我们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以科学和专业为基础,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贺华中:
数字时代既是技术革命也是教育革命
当前,贵州正处于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关键期,也是贵州职业教育奋发进取,追赶超越的上升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包括中国与东盟职教领域交流合作的高质量发展,都需要人工智能赋能助力。
人工智能有助于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结合,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
数字时代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教育革命。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打造数字校园、校企交流合作和国际院校合作三个方面来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打造数字校园方面,主要是建设产教融合实习基地,重塑技术型高管工作内容,开展虚拟仿真实训等,通过技术设备和智能设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实践训练,建构一些人工智能化小产品。
在校企交流合作方面,通过学生走向市场和社会、企业走进校园的方式,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共建实验室,这样既能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也能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
在国际院校合作方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泰国、新加坡建立合作,探索教学模式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教育:
“人工智能+”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
在21世纪的科技浪潮中,人工智能无疑是最具颠覆性和影响力的力量之一,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领着数字化技术时代的智能革新。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和AI产业链接日益密切,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趋势,因此,AI产业发展也要跟上步伐。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大势所趋,发展所幸。从应用场景来看,比如考试、实验与测评、精准教学等,都给职业教育带来效率的提升。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和发展速度快,相关研究和准备不足等原因,当前职业教育在人工智能背景之下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办学层次与企业需求错位,没有以行业、企业、集体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建设缺乏企业支持和师资衔接,尤其是具备数字化应用水平这样的师资力量,还有不少学校实验教学条件明显滞后。
数字智能时代,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产生了一大批新业态、新岗位,带动了“人工智能+X”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顺应技术发展趋势,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专业,对专业 (群) 结构、课程体系、教学环境等进行重新设计,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方式。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通过几年积累,学校在去年获得了一个国家教学成果的二等奖。在将人工智能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在基础设施改造、一体化智慧平台、数字化标杆项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只有构建智慧的教学环境,搭载硬件基础和软件支持,利用技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才能从各个方面来推进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