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2日 星期四

推广技术 输出标准

科教互动 成果惠及大众

2024年08月22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泰国兰实大学的7名本科生在贵州大学农学院老师们的指导下开展暑期实习。(贵州大学供图)

    本报记者 任伟 刘绍波

    “我的家乡有很多这样的农场,暑期在这里学习关于植物病虫害知识,希望能够把在这里学到的技术带回家乡,助力家乡农业发展。”参观了惠水县蜂糖李种植基地后,泰国来黔学生普尼奥帕特说。

    普尼奥帕特是来自泰国兰实大学的本科生。6月以来,他与他的同学来黔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实习。在贵州大学农学院老师们的“一对一”指导下,他们走进惠水县蜂糖李种植基地、龙里县湾滩河国家级农业园区、水城区猕猴桃基地等地,一边完成相关的课题研究,一边学习农业栽培及绿色防控等技术。

    来黔学习,不只是本科生的“标配”。去年10月以来,来自泰国皇太后大学的玥冠博士也来到贵州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贵州省主要作物病害的鉴定及相关病原学的研究,希望将更多的作物病害防控技术带回自己的国家。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贵州有底气。

    贵州高校唯一的学科类全国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始终聚焦我国重要主粮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大病虫草害,重点突破绿色农药创制理论与产业技术瓶颈,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创新支撑。

    近年来,该实验室围绕化学合成领域根本性科学难题和我国在农药工业生产中的重大应用技术需求,创制出了10余个绿色农药新品种,获得专利授权300余项、国家级别科技奖励15项,并在国内骨干企业进行产业化……这些都为绿色防控技术“出海”注入了“强心剂”。

    贵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副主任王勇表示,这次泰国学生来黔实习反响非常好,泰国兰实大学的Facebook以及官网等平台对此进行了报道,而且已经有很多学生着手申报明年来贵州大学农学院进行农业实践实习了。同时,贵州大学农学院也将于明年年初送15名本科生以及带队老师赴泰开展研学活动,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的相关培训,让绿色防控技术走出国门。

    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如何让好茶惠及更多东盟国家?2022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就与泰国苏南拉里理工大学携手合作,共同针对都匀毛尖的本地种进行深入探索。

    “这一合作项目的核心聚焦于萜类香气成分的解析,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基因表达谱的研究。”该项目负责人胡榴虹老师表示:“我们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精密的仪器,进一步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以培育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品质卓越的都匀毛尖茶树。”

    同时,还着眼于都匀毛尖冷泡茶的研发,利用筛选出的优良品种,结合现代冷萃技术,力求打造出一种口感清新、香气独特的冷泡茶产品,满足更多消费者对健康、便捷饮品的追求。

    输出国际标准是贵州高校开放办学的重要举措。

    去年,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主持或参与制定老挝、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职教标准11个,为中老铁路建设考试题库1个,新建海外技能培训站1个,新加入国际职教联盟组织4个。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曼谷职业教育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大力推进“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建设,推出了 《网店美工》《茶艺师》等5门课程标准以及《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标准,助力培养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目前,贵州大学与泰国皇太后大学合作举办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的批转,成为我省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动了与东盟国家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零”突破。

    教育搭台,教科互动。近年来,贵州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一平台,立足地方发展需求,结合地方优势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多边合作与交流,催生了一系列新成果,形成了一项项可圈可点的实绩。

    在今年交流周上,将举办理工科强化行动合作洽谈,着重突出“六大产业基地”建设需要与我省高校在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人才联合培养、师资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对接。同时还将举办中国—东盟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应用案例推广,收集汇聚面向东盟海外课程资源,共同推动探索建立国际化课程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