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1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08月21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3版:综合 -> 聚焦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

聚焦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

——《追寻教育之美:“美的教育”理论探索与贵州实践》评介

2024年08月21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作者:王红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最新主题。在这一主题下,我国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日益丰富,有关注新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影响,有关注多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教育发展,有关注个体对教育经验的感悟与提炼,可谓见仁见智。由孔学堂书局出版的《追寻教育之美:“美的教育”理论探索与贵州实践》 (本书编写组编著,2023年9月第1版),堪称探索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一部原创性力作。该书系统研究和阐释了“美的教育”的内涵价值和落实途径等,具有研究的前瞻性、理论的系统性和实践的创新性等特点。

    一、着眼理论与实践主线,构建“美的教育”整体框架

    《追寻教育之美》 扎根贵州教育实践土壤,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构建了“美的教育”整体框架。首先,该书以“‘美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美的教育’中盛开梦想之花”为开篇,分别阐释和展示了“美的教育”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来源。其次,以内涵探索和价值追求为核心,研究和阐释了“美的教育”的立论之基和持论之本。再次,以方法集成为路径,以案例掠影为载体,展现了“美的教育”理念在实践活动中的落实方略及系列成果。最后,以观点评述为引领,彰显了“美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方向、理想信念、教育初心、教育评价等维度之美,充分彰显了“美的教育”理念的教育成效及其丰富的教育功能。

    二、总结理论发展脉络,系统阐释“美的教育”理论内涵

    首先,理论渊源之“远”。该书认为“美的教育”思想渊源之一,是根植于我国传统“君子”的个体发展和大同社会的集体理想追求。“君子”作为一种理想人格,教育之美在于其培养“君子”人格的实现价值。大同社会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其实现条件一方面是教育与政治的和谐统一,即教育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是“天人合一”的“三才”理念。思想渊源之二,是西方“和谐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这种思想一方面是追求个体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是促进社会和谐教育。书中强调,无论是我国古代教化的目标实现,抑或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又或是西方的“和谐教育”思想,均深刻反映了教育的寻美之路。思想渊源之三,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美的教育”诞生奠定了基础,并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得到升华,在新时代中国发展需要中得到勃兴。

    其次,理论基础之“广”。该书认为“美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应然诉求和理想状态,是教育实践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美的教育”理念涉及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将相关学科关于自然和人类的整体性、基础性和批判性理论探究,引入教育实践中加以分析和反思。此外,该书围绕“美的教育”的哲学基础、美学基础及教育学基础,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奠定了“美的教育”的理论之基。基于理论基础的广泛和融合性特点,该书提出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校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等,对教育实践要进行形而上的超越、修正性反思和持续性创新,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理论价值之“深”。该书认为“美的教育”通过培养“美的人”来实现“美的社会”和“美的国家”。而“美的教育”致力探索多元化的教育路径,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以树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理想为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因此,于个体而言,通过“美的教育”厚植爱国情怀、培塑报国之志、筑牢卫国防线,能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执着守业、弘扬敬业楷模精神,树立诚信威力和培育友善品质。对社会而言,“美的教育”倡导自由之风、维护平等权利、引导社会公正、崇尚社会法治,引导人们营造知荣辱、明道义、讲正气的社会氛围。

    三、立足教育实践属性,全面呈现贵州“美的教育”缩影

    《追寻教育之美》 从贵州教育实践提炼出“美的教育”核心概念,以10个具体案例展示了“美的教育”在不同区域、不同学段的丰富实践,并通过12篇评论文章解读了系列重要概念,增强了可读性和借鉴性。

    首先,明确了概念界定。概念界定是该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书中提出“美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并走向教育强国进程中的一个发展目标。

    其次,明晰了方向内容。书中强调,“美的教育”需要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彰显铸魂之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彰显方向之美;回归教育本质、初心,彰显使命之美;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彰显生态之美。在方向美、内容美、方法美等全过程、全方位“美”的引领下落实“美的教育”。

    最后,落实了教育实践。该书根据理论研究成果,结合贵州教育实际,通过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释放公平之美;高中教育多样并存,释放多彩之美;职业教育融合推进,释放协同之美;高等教育内涵升级,释放服务之美。同时,还从传承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改革特殊教育、创新劳动教育、探索语文教育、推动“双减”落地等方面落实“美的教育”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评价教育成效方面,书中秉持的全面发展理念,更彰显了新时代高质量的价值追求。该书指出,教育不仅关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关乎人的全面发展。书中深入探讨了“美的教育”与人性发展的密切联系,强调“美的教育”应当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潜力;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等素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个人成长。同时,该书还阐述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能、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养成。只有让学生在知性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应有价值,才能在学生发展上体现教育之美。

    综上,该书不仅是一部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究的著作,更是一部引导人们探寻教育之美的哲思之作。通过深入剖析“美的教育”概念、理念和开展丰富的实践案例,为构建“美的教育”理论提供学理性支持,为贵州教育工作者实施“美的教育”提供思想引领和实践指导。同时,书中提出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和建议,引发读者对教育深层次的思考,激励人们在教育实践中追求更高的境界,为创造更美好的教育未来提供了重要启迪。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