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7版:论苑 ->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杨思捷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专节阐述并一体部署,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其中包括“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高度重视教育强国建设,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主张和战略判断,即“坚持高质量发展才是硬道理”。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强国必先强教,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支撑。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就不能充分发挥教育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服务、支撑作用。乡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扎实推动其的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应有之义。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期盼的迫切需要。

    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必然要求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尤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自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围绕实施这一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深入阐述和科学部署。他强调,“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这一重要部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乡村振兴是包括五个方面的全面振兴,其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而乡村人才振兴依托于乡村教育振兴,因此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必然要求。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以乡村教育振兴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内在要求,是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前提。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亦是乡村振兴的手段。要充分认识到没有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就无法全面推进。必须把乡村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下大力气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必须把坚持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加快构建高质量乡村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期盼的迫切需要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教育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在教育领域中,就是人民群众对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期盼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转向“质”的提升。当前,教育“量”的短板不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质”的提升已然转换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由“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教育改革发展所出现的问题,必然会随着更高质量的发展所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举措。要在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变化基础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努力提供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决定》 系统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其中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旨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持续性地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的显著特征。直面人民群众对教育问题的现实关切,将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期盼,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力求教育改革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契合,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生动体现。教育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公平、更有质量教育期盼的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教育,是满足农村学生“上好学”期盼的关键举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是总书记的政治宣言,更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新时代,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十个“更”揭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内涵,其中教育作为人民期盼的首位,揭示了教育对人民群众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乡村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乡村教育“大而不强”现象依旧存在。乡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加快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期盼的迫切需要。让乡村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是现当下乡村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之于中国式现代化服务、支撑和引领作用。乡村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没有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以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就无法实现,因此加快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育,不断满足乡村学生“上好学”的教育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乡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