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传习社精品课进校园
![]() |
![]() |
| 在贵阳市第九中学课堂上,田雪老师和学生互动。 |
![]() |
| 清镇市新店小学课堂上,杨林云老师带领孩子们将学到的知识写下来贴在心得树上。 |
![]() |
| 学生们互动讨论。 |
![]() |
| 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积极参与。 |
![]() |
| 课堂上的情景模拟让孩子们更真切地感受教学内容。 |
贵阳市第九中学:
忆先烈壮举 树青年理想
本报讯 (记者 刘小钰 邱凌峰)“这枚看似普通的红宝石戒指,背后藏着一位革命烈士悲壮的故事……”10月23日,2025年孔学堂传习社精品课进校园活动走进贵阳市第九中学。青年教师田雪以 《信仰照耀下的青春抉择》 为题,紧扣张露萍烈士在贵州的革命足迹,串联息烽集中营等本土红色资源,用情境体验与思辨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懂信仰的萌芽、考验与传承,思考和平年代里青春该有的理想与担当。
授课老师田雪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作为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的政治老师,田雪不仅拥有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功底与过硬的政治学科专业素养,更擅长以“严谨生动、寓教于乐、情理交融”的风格搭建历史与学生的对话桥梁。
在本次课程构思上,田雪的设计紧扣教学本质、学生学情与本土情怀,她特意以张露萍的一枚红宝石戒指作为开场——这枚看似精致的信物,瞬间打破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当学生得知它属于革命烈士张露萍时,认知反差自然激发探究兴趣,让抽象的“信仰”变得具体可触,成为贯穿整堂课的情感纽带。
谈到课程的设计,田雪说,从学生学情出发,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信仰”对他们而言往往宏大而抽象,她便选择张露萍这一具体人物、戒指这一承载故事的信物作为切入点,让教学更贴近学生认知。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从生活情景切入,她聚焦贵州本土红色文化,从息烽集中营到张露萍等贵州籍革命先烈,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寻找信仰足迹,真切感受到红色基因就在身边,革命传统与当代青年的成长息息相关。
在这节课堂上,“30秒静默体验”环节成为学生从“知道历史”到“体悟精神”的关键转折点。田雪介绍,这一设计并非让学生感受痛苦,而是为了搭建理解的桥梁:“在绝对安静中,学生需专注坚守一个信念,即便只有30秒,也能切身感受到集中意志的感受。由此延伸,他们更能想象张露萍等先烈在息烽集中营的酷刑中,面对数小时甚至数日的折磨,为守护秘密所调动的惊人精神力量”。
谈到课程设计的核心,田雪说希望传递给学生的三种“青春力量”。其一为“选择的力量”:青春充满岔路,张露萍的故事告诉学生,最珍贵的选择不是被动接受命运,而是将个人的“小我”融入时代与国家的“大我”,让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其二是“坚守的力量”:信仰从不是瞬间的热血,而是长久地坚持,无论是延安时期的艰苦、隐蔽战线的危险,还是集中营的炼狱折磨,张露萍始终未背离自己的选择,这让学生明白,青春力量正体现在对正确信念的执着、面对挫折时的韧性与勇气中;其三是“传承的力量”:田雪从张露萍的事迹延伸到当代时代楷模,让学生看到信仰的火炬从未熄灭,而是在一代代青年手中传递——他们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创造者,今日的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就是对信仰最好的传承与实践。
据了解,本次 《信仰照耀下的青春抉择》 课程,是孔学堂传习社依托贵阳市中小学“四大文化工程”打造的精品课之一。本期精品课,旨在通过本土红色资源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触摸历史温度、感悟信仰力量的过程中筑牢精神根基。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将以张露萍等先烈为榜样,把个人理想与时代需求相结合,用实际行动在科技、文化、环保等领域贡献青春力量,让信仰在和平年代的实践中绽放光芒。
清镇市新店小学:
感悟“知行合一”的行为智慧
本报讯 (记者 刘小钰 邱凌峰) 10月24日,2025年孔学堂传习社精品课进校园活动走进清镇市新店小学,来自清镇市四季贵州学校的杨林云老师以生动鲜活的教学形式,为该校二 (3) 班的58名学生带来一堂生动的课程——《阳明先生的两个“小秘密”》,通过戏剧表演及音乐课堂的形式,搭建起与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对话的桥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童真课堂里落地生根。
作为曾获贵阳市精品课二等奖、贵阳市优质课三等奖、清镇市微课比赛一等奖的优质老师,杨林云深谙低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凭借扎实的学科素养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将抽象的阳明思想转化为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实践。课程开篇,他用通俗语言讲述了“阳明先生的两个小秘密”,并让孩子们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告诉他们这位思想家在贵州这片土地上创立心学的历史故事。
课程核心围绕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展开,杨林云老师巧妙借助小故事等破解理解难点,通过“知道要爱护花草就不随意采摘”“不要欺负小动物”“力所能及地帮家人做家务”等生活实例,让孩子们直观理解“知道道理,更要做好事”的简单真谛。
“让古老思想贴近童真,让传统智慧滋养成长”是本次课堂的鲜明特色。面对二年级学生,杨林云老师用生活案例拉近距离,将阳明心学中“致良知”的内核转化为孩子们能感知的“要善良、爱学习、敢认错、帮朋友”的行为准则,精准契合低学段学生的认知需求,也呼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
“王阳明,有智慧。良知藏在心里面。《良知歌》答应的事要做到。你我都是好队员。”课堂小结环节,杨林云带领孩子们通过“唱歌谣”的方式梳理核心内容,歌谣教学环节基于人音版二年级第二课歌曲的原有谱子改编歌词,并重新原创作词。“歌谣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文化传承,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二年级的学生初步认识‘王阳明先生’这一人物,了解其‘保护小动物、心怀善良、践行承诺’的形象,最终引导学生将‘善良、守承诺’的品质与‘争做优秀队员’的自我要求结合,完成认知与行为的初步联结。”
据了解,孔学堂传习社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阳市教育局联合打造,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学生能懂的符号与故事,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里“活”起来。
本次课程是孔学堂传习社精品课深入基层小学、普及阳明文化的重要实践,依托优质师资与精心设计,将“心学高地”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滋养儿童成长的育人力量。据悉,孔学堂在贵阳市62所学校挂牌孔学堂传习社、14个社区挂牌孔学堂艺站,累计开展99场活动,覆盖2万余人次,实现阳明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