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人社夜市”、线上直播选岗位、专家破解求职困惑……
帮你找工作 他们“全力以赴”
![]() |
| 应聘人员向招聘单位提供相关信息。 |
![]() |
| 遵义医科大学副教授李雪为毕业生送上“就业锦囊”。 |
![]() |
| 高校毕业生入企参观。 |
![]() |
| 就业创业推荐官在招聘会现场线上直播招聘岗位。黔东南州人社局供图 |
![]() |
| 榕江县2025年青年求职能力实训班正式开班。 |
本报记者 杨雯 吴采丽 李丽 李雪雪 潘树涛 通讯员 刘怡珉
为了更好地帮助求职者成功就业,全省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同时,聘请专家走进校园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最近一段时间,黔西南州兴义市梦乐城灯火通明,在这里举办的夜间招聘会为求职者提供了一个直接对接企业、寻找职业机会的舞台。
在黔东南,求职者可以直播找工作,在线选岗位;在遵义职院,专家为即将步入职场的学子破解求职困惑、送上“就业锦囊”;贵阳市花溪区开展毕业生入企体验、职业指导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在走进社会之前不再迷茫……
黔西南 铜仁
“人社夜市”点亮就业路
10月11日晚,黔西南州兴义市梦乐城商圈灯火通明,人流涌动,广场上的摊位亮起温暖灯光,映照出一片热闹景象。这不是夜市,而是一场夜间招聘会,为求职者提供了一个直接对接企业、寻找职业机会的舞台。
25岁的李雪瑞刚从上海返乡。“我想看看有没有新的机会。”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的她曾在船舶公司工作一年半,辞职后首次参加这样的招聘活动。在人社服务区咨询社保转接问题时,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灵活就业社保政策,还帮她修改简历,并推荐了技能培训班。“服务特别细致,也很热情,我觉得很贴心。”李雪瑞笑着说。
这份“温度”,正是夜间招聘会的独特魅力。活动设在城市最繁华的商圈,求职者可以边逛街、边吃饭、边了解岗位;企业则在夜色下与潜在人才不期而遇。这种安排,将就业服务自然融入夜经济,兼顾便利与效率。
来自贵州万事通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的店长吴洪康几乎没歇过脚。“今晚咨询我们岗位的大概有一百人。”他说,公司提供销售、金融等岗位,“薪资是底薪加提成,提成最高可达70%,收入弹性很大。夜间招聘会的效果超出预期,我们遇到了很多优质人才。”
同样忙碌的还有安兴读书托管中心负责人常维念。她的摊位前挤满了刚毕业或实习在校的大学生。“我们主要招聘规划师、店长和托管老师,工作时间灵活,适合备考研究生或教师编制的年轻人。”她说,第一次参加夜间招聘会就收获颇丰,“有近20个求职者留存信息,我们会再安排时间洽谈,总体招聘效果比预期好。”
一旁的人社服务区也热闹非凡。兴义市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陶欢介绍,今年以来已连续举办7场夜间招聘会,现场提供岗位推介、就业政策解读、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
“我们今晚有30家企业,带来了教育、医疗、销售等多个领域的1587余个岗位,还设有打卡活动和礼品兑换,求职者找工作还能拿小礼品,气氛活跃。”她说,夜间招聘会将继续在多个商圈举办,并开展“送岗位进校园”活动,让高校毕业生提前对接优质岗位。
截至10月11日,2025年夜间招聘会活动共有212家企业参与招聘,提供招聘岗位10716个,线上招聘同步发布。其中,兴义市147家企业提供6695个岗位,省外企业65家提供4021个岗位,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资料1000余份、岗位信息报2300余份。
10月17日,铜仁市“职引未来、筑梦青春——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招聘会”在市中心广场举行,活动采用“岗位集合+政策解答”的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市民中心人流量高峰期的优势,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人社夜市”活动,为广大求职者搭建起高效、便捷的求职对接平台。
在招聘会现场,汇聚33家优质企业,提供招聘岗位千余个,满足不同专业求职者的就业需求。同时,为扩大活动覆盖面,“铜仁人社”抖音号同步开展“直播带岗”,线上线下联动,让未能到场的求职者也能“云”参与招聘。
除岗位对接外,现场特设人社政策咨询专区,结合“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由社保、工伤、基金征缴等业务骨干组成服务队,面对面为群众解读政策,协助使用社保卡查询机等设备,实现业务“一键查询、当场解惑”,推动人社服务从“人找政策”到“政策上门”。
截至目前,铜仁市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20场,近3000家企业参与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7万余个;常态化开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等政策宣传,切实推动政策“入户入心”、服务落地见效。
黔东南·凯里
赶集找工作 直播选岗位
“上午从直播间初步了解了情况,下午就立刻来到现场详细咨询,赶场天在家门口很热闹,还顺便找到了电子厂的工作,月薪四千还包吃住,太方便了!”日前,凯里市二商场赶集日的秋季专场招聘会现场,人潮裹挟着热闹的交流声,刚与企业敲定就业意向的毕业生王志杰,紧紧攥着岗位推荐表,眼角眉梢满是踏实的笑意——这是黔东南州“双线招聘”服务走进群众生活的生动一幕。
自今年6月“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以来,黔东南州精准对接企业用工与群众求职需求,以“线上+线下”双线融合模式织密就业服务网,让“赶集找岗”“直播选岗”成为苗乡侗寨的就业新风尚,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强劲动力。
线下招聘“接地气”,把岗位送到群众心坎上。
州、县两级人社部门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摸透群众“赶场聚、节庆忙”的生活规律,巧借节点搭台,让招聘会跳出传统大厅,真正融入日常场景。在凯里市二商场举办的秋季专场招聘会上,101家省内外企业带来3371个涵盖普工、技术、管理的岗位,同步推出的7000余个珠三角地区代招岗位更是深受欢迎;现场专门设置的职业指导专区里,工作人员逐字逐句帮求职者优化简历,结合技能特长规划职业方向,单日接待求职者超2000人次,不少人当场就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
线上招聘“不打烊”,数字工具拓宽就业路。
“家人们看过来! 这个新能源技术岗月薪5000起,缴纳五险一金,专业对口的朋友赶紧点下方链接投简历!”“苗侗就业通”抖音号的直播镜头前,经过系统培训的“就业创业推荐官”手持岗位清单,一边详解工作内容、薪资福利,一边实时回复弹幕里“工作地点在哪”“有没有晋升空间”等问题,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云选岗”。
专项行动以来,这样的直播带岗已开展多场次,依托“苗侗就业通”小程序、视频号、政府门户网、公众号及劳务协作站平台打造的“五位一体”线上服务矩阵,更实现了岗位信息“指尖可查、一键投递”,让“随时找工作”成为现实。
截至目前,黔东南州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82场次,1127家企业带来数控、电子技术、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类岗位3.85万个;线上注册求职者达2.32万人,投递简历4940人次,线下入场求职1.49万人,2686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遵义
专家走进校园破解求职痛点
“即将走出校园,此刻的你,对未来是期待、是迷茫,还是仍在浑浑噩噩中徘徊?”10月21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娄山大讲堂内,遵义医科大学副教授李雪的开场提问,瞬间引发在场学子的共鸣。
当天,由汇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主办的创新创业培训讲座在此举行,李雪与贵州省人社厅创业就业服务指导专家付国升共同登台,为即将步入职场的学子破解求职困惑、送上“就业锦囊”。
面对自己抛出的问题,李雪紧接着直击大家的求职痛点:“很多同学掌握了专业知识,却不了解职场规则、摸不清市场需求,最终陷入‘想就业无方向、盼成功无方法’的困境。”为帮学生打破这一僵局,她提出“职业规划即未来导航”的理念,从“向内看”与“向外看”双维度给出解决方案——向内要明确个人兴趣爱好,“以兴趣为导向选择职业,更容易在长期发展中保持动力、收获成功”;向外则需站在HR视角分析岗位需求,精准找出自身能力短板与优势,针对性补足或强化。同时,她特别提醒学生,不必盲目追逐热门行业,“结合自身专业与市场需求找准定位,才能实现个人与岗位的精准适配”。
简历撰写是毕业生求职的“第一道关卡”,李雪在此环节分享的技巧让学生直呼“解渴”。她强调,优质简历必须遵循“精准匹配”原则,针对不同岗位量身定制,还要用STAR法则 (情境、任务、行动、结果) 量化过往成果,在核心区域凸显个人差异化优势;此外,格式规范、篇幅控制等细节也不能忽视。“原来简历不只是罗列经历,更是传递态度的‘第一块敲门砖’。”现场一名学生边记笔记边感慨。
随后登台的创业就业服务专家付国升,结合自身多年经验为学生注入“行动能量”。“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想找哪类工作,就要提前了解这类工作的行业逻辑和岗位要求。”他告诉学生,创新创业并非遥不可及的“高大上”概念,“日常的兼职、假期的暑假工,都是积累就业经验、锻炼实践能力的好机会”。这番话让在场学子深刻意识到,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成功的关键在于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
“老师的提问戳中了我的心事,后面的建议更是句句实用。”讲座结束后,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拿着写满笔记的本子说。此次培训不仅帮遵职院即将毕业的学生理清了职业方向、掌握了求职技能,更重塑了他们的职业认知,让大家能以更从容的心态、更扎实的能力,迎接即将到来的职场挑战。
贵阳
毕业生入企体验+职业指导进校园
10月15日,贵阳市花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助力攻坚·就创青春”2025年高校毕业生入企体验活动。本次活动组织区内30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走进辖区企业,通过精准搭建人才与企业的对接桥梁,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职场初体验”。
本次活动选取花溪工业园区内重点企业——贵州品品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参访点。在企业代表的引导下,学员们实地参观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车间,亲眼见证日产高达30吨食用菌的工业化、自动化生产流程,车间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规范的企业管理给学员们留下深刻印象。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和一线员工的面对面交流,学员们不仅了解了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前景,更直观地感受到现代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10月16日,“花式引才·溪望你来”2025年花溪区职业指导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活动特邀职业指导专家武星为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2026届198名毕业生开展专题授课。课程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互动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系统性提升毕业生职业规划与就业竞争力。
活动现场,武星老师以“简历面试系统”为主题开展授课,内容围绕“定方向、聚焦点、理业绩、润表达、改简历”展开。在“提升职业认知”环节,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职业目标,明确求职意向;同时结合真实案例,讲解分析岗位需求、提炼个人优势、实现人岗精准匹配的具体方法,帮助同学们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简历,在企业招聘中“脱颖而出”。
黔东南·榕江
求职实训营为青年插上就业翅膀
近日,主题为“职引榕江·扬帆未来”的榕江县2025年青年求职能力实训班正式开班。此次活动聚焦青年就业痛点,旨在通过系统化培训与长效服务,帮助本土青年提升就业竞争力,在家乡找到职业发展新方向。
“简历投出无回音”“面试时大脑空白”“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这些毕业生普遍面临的困惑,正是实训营的核心解决目标。开班仪式上,身着统一马甲的青年学员们精神饱满,眼中满是对学习的期待。榕江县就业局局长龙清华的分享为大家注入强心剂,他不仅剖析了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趋势,更结合“村超”带来的产业红利,详细介绍了赛事运营、文旅服务、电商助农等新兴领域,以及罗汉果、百香果、锡利贡米等本土产业的发展机遇,让学员们看到家乡就业的广阔空间。
“以前对未来很迷茫,现在能系统学求职技巧,还能和老师同学交流,甚至弄清楚考编政策,心里踏实多了!”学员代表罗丹妮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据悉,本次实训为期7天,课程围绕求职全流程设计,由经验丰富的讲师团队授课,内容涵盖简历优化、面试应答策略、职业规划制定等实用技能,全方位提升学员的求职硬实力。
实训并非终点,榕江县人社局还为学员构建了“一站式就业服务链”。实训结束后,将举办专场双选会,精准对接本地企业、文旅项目的岗位需求;同时提供“一对一”就业跟踪服务,针对有创业想法的青年,还会衔接就业创业补贴、专业创业指导等政策支持,确保服务不脱节。
“‘村超’让榕江被更多人看见,我们要让本土青年抓住这份机遇。”龙清华表示,未来将以此次实训营为起点,持续完善青年就业服务体系: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发“村超+文旅+美食”“村超+农业+电商”等特色见习岗位,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政策,用有温度、不断档的服务,助力更多榕江青年扎根家乡,从“榕”启航,实现职业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