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在诗韵流转中激活传统经典

贵州首次举办省级诗词大会,十支代表队一决高下尽展风采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风险题环节。

必答题环节。

黔南代表队比赛中。

文艺节目 《盛世国乐》。

    本报记者 郝梦

    10月25日,“华韵悠扬 诗润心田”2025贵州诗词大会在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活动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委、贵州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共同承办。这是贵州首次举办的省级诗词大会,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自3月启动以来,大赛以“覆盖广、参与深、影响大”为鲜明特色,在黔中大地掀起了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的热潮。赛事构建“县 (市、区) 初赛—市(州) 选拔赛—省级决赛”三级选拔体系,覆盖全省9个市州,累计举办选拔活动50余场,吸引近15万人参与,参赛者年龄从6岁至70岁不等,真正实现了“全民爱诗、全龄共赏”。

    当天,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委、贵州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及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领导出席活动。赛场座无虚席,数百名师生及诗词爱好者共聚一堂,在诗韵流转中共享文化盛宴。

    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工会主席江山在致辞中说:“中华诗词,是刻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精神标识,也是语言文字魅力的集中体现。贵州首届诗词大会的举办,不仅是一场文化赛事,更是一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激活传统经典生命力的重要行动。”她介绍,近年来,省教育厅通过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开展中小学教师经典诵读专项培训、推进“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持续为文化传承注入“教育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扎根生长。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任洁代表承办方发言,她表示,学校作为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始终以“推广通用语言、传承文化根脉”为使命,在课程建设、跨区域语言培训及国际汉语教学等方面持续探索。此次大会为师生提供了交流诗词、展示才华的平台,学校将用心做好服务,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致辞后,两场特色节目为大会注入灵动之韵。古筝与舞蹈 《盛世国乐》 以弦音流转、衣袂生风,展现盛世中华的诗意气象;《中华诗词吟诵里的贵州人文》 以沉浸式吟诵,带领观众穿越山水诗境,在青黔山川与古典诗句的交融中感悟地域文化的深沉底色,赢得阵阵掌声。

    本次诗词大会共有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十支代表队参赛,涵盖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次的选手。比赛设有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多个环节,全面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与临场应变能力。台上选手从容对答、思维敏捷;台下观众掌声此起彼伏,贵州诗词爱好者的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在这一刻被充分展现。

    来自黔南代表队、福泉市第三小学的彭耀寒笑着说:“我因为电影《长安三万里》 爱上了诗词,这次能参加比赛特别开心,爸爸妈妈也很支持我。”

    同样热爱诗词的贵阳幼高专学生范雅馨,在看到熟悉的题目时忍不住和同学小声交流:“这题我高三月考时差点选错,对它印象特别深。”

    台下观众方先生带着7岁的女儿前来观赛,他说:“孩子平时就喜欢语文,我想让她亲身感受一下诗词的魅力。”

    主持人与嘉宾、观众的互动环节让气氛愈加热烈——从“观诗”到“品诗”,再到“答诗”,诗词在问答之间“活”了起来,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全民共赏。

    现场专家从专业视角对赛事进行了点评,既关注选手答题思路的灵活与知识面的广度,也分析了诗词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在关联。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石孝军认为:“本次大赛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展示了诗词并非尘封的古董,而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文化生态。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词同台竞放,正说明李杜苏辛的伟大传统在今天依然鲜活,依然是我们表达情感、观照人生的重要方式。”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持续完善诗词大会赛制体系,推动中华诗词与贵州红色文化、阳明文化等地域文化深度融合,并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文化传播格局,力争将贵州诗词大会打造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诗篇终有句读,而文脉永无终章。”本次贵州诗词大会圆满落幕,但诗意仍在黔中大地回荡。未来,贵州将继续以诗为媒、以文化人,让千年诗韵滋养心灵、涵养气韵,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篇章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