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4版:校园 -> 30名小学生“复活”宋代苗族蜡染技艺

凯里二十一小研学营

30名小学生“复活”宋代苗族蜡染技艺

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作品展示。

    本报讯 (杨青珍 记者 廖尚海)9月22日,凯里市第二十一小学30余名孩子们经历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文化课。在由黔东南州科协、凯里市科协主办的“彩绘千年:黔东南苗族彩色蜡染重生之旅”研学营中,一项曾兴盛于宋代的苗族彩色蜡染技艺,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孩子们天马行空的画笔下重获新生。

    贵州省“最美绣娘”、省级“乡村工匠”焦洪秀老师是当天的研学老师,她告诉孩子们,苗族彩色蜡染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它的特点是在绘画技巧上,用粗犷的线条,大胆着色而成,孩子们可随意构图,大胆尝试。

    正如焦老师所说,活动现场,没有传统的临摹与仿照。活动中,焦老师不断鼓励孩子创造而非简单复制。随后老师介绍了绘图、上蜡、染色、去蜡程序的注意事项,孩子们就随心所欲地创作起来,画花、画草,有的甚至用简单的几何图形随意勾勒起来。

    焦老师介绍,这份“随意作画”的背后,是一场严谨的学术复原,苗族彩色蜡染技艺历史悠久,在宋代达到鼎盛,其纹样繁复,色彩斑斓,相较于常见的蓝白蜡染更为华丽,色彩更加斑斓。

    “这项技艺在历史长河中一度濒临失传,”焦老师表示,宋朝以后,彩色蜡染技艺逐渐衰退,甚至失传。而当天孩子们创作的过程就是通过查阅历史典籍,逐步破解了其中的矿物质染料的配制、特殊的点蜡技巧、上色等技巧后复原的结果。

    焦老师表示,这就像刚刚从历史中“打捞”上来的珍贵技艺一般。

    传统技艺在现代创作的驱使下焕发出让人难以想象的光彩,孩子们按照老师的指导,粗放的线条开始上蜡,看似不起眼的上色竟然把孩子们的想象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凯里二十一小的美术老师拿着孩子的作品爱不释手,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和孩子都是首次接触彩色蜡染,这项技艺的随意性实则给孩子在创作上留下很大空间,孩子自主发挥的余地也很多。

    “我觉得今天的蜡染和我们以前看到的蜡染不太一样。”凯里市二十一小五年级2班的刘君芳告诉记者,当天的蜡染学习中她画了一朵向日葵,这与之前严谨且按部就班地拿着蜡刀点蜡不一样,工具更简单,作画更随意。

    “我们希望孩子们先爱上这项技艺的美,而不是先被它的‘难’吓倒。”市科协党组书记王东冬阐述了活动初衷,“传统工艺的传承,关键在于激发新一代的内在兴趣。‘随意画’是一种启蒙,让古老的工艺与当代的童年想象力发生碰撞,这本身就是一种最有生命力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