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贵州语言文字“十四五”工作综述
![]() |
贵州理工学院赴紫云自治县开展“典耀中华”阅读推广活动。 |
![]() |
2025贵州诗词大会铜仁赛区选拔赛诗词知识抢答环节 (社会人员组)。 |
![]() |
2025贵州诗词大会贵阳赛区选拔赛现场。 |
![]() |
贵州师范大学推普志愿者为村民开展普通话培训。 |
本报记者 郝梦
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维系民族的血脉;文字,是文明的灯火,是历史的契印。自古以来,语言文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与梦想,见证着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
“十四五”以来,贵州省教育厅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放在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工程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五年耕耘,成效斐然:同声同语的清音激荡课堂与乡村,城乡呼应;汉字文明的风采浸润纸墨与校园,社会共鸣。黔贵大地见证着语言与文化的双向奔赴,城乡交融、民族互通、数字赋能,共同绘就一幅气象恢宏、底色深厚的时代画卷。
1校园春风播撒新声
贵州大地,群山起伏,民族繁盛,语言景观丰富多样。要让语言成为教育公平的基石、民族团结的桥梁,学校便是最坚实的教育主阵地。
贵州省教育厅持续推进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深入实施“童语同音”计划,对13000多名幼儿教师、园长开展语言文字培训,使普通话的种子在童声中悄然萌芽。全省3万余名普通话等级未达标教师取得合格证书,语言教育的基础正在逐步夯实。
与此同时,将教师语言文字能力培训纳入“国培”“省培”计划,并连续三年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开展语言文字培训,近5000名教师受益其中。
赛事成为提升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另一方舞台。幼儿教师语言应用能力大赛、“三字一话”应用能力大赛相继举办,以赛促训、以训促用,吸引教师和师范生近20万人次参与。赛场激情,讲台静好:粉笔字笔画分明,课堂语言清晰明朗,教师们以最质朴的坚守和最清晰的声音,为学生作出了最好的榜样。
2乡野清音共话振兴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贵州省教育厅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推进乡村发展的“助推器”。
五年来,连续开展“同语同心·乡村振兴”推普系列活动75场,吸引近6万人参与。活动把“普通话+直播带货、特色讲解”等培训送到田间地头,让农民用标准语言讲好贵州故事、拓展贵州品牌,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教育、产业和文化发展的关键力量。
高校也积极行动。全省累计拨付专项经费460万元,支持高校对口帮扶重点县。仅2024年,各高校、基地累计派出专家、教师以及志愿者共计2500余人次,累计培训被帮扶县的教师、基层干部及青壮年劳动力达3万余人次,举办语言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诵读活动等共计300余场次。五年来,已有100余支高校团队参加“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把“推普+电商”“推普+旅游”等培训带到基层,把语言推广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让普通话在山川之间、乡野之中回响不息。
3诗韵华章润泽心田
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化的灵魂。贵州省教育厅始终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作为一项重要使命。
自2023年起,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讲解、书写、篆刻四个赛项贵州赛区初复赛,累计收到省级参赛作品1.5万余件,评出奖项2750个,推送参加国家决赛作品866个。贵州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级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现了全省师生对经典的热爱,也提升了贵州在全国的文化影响力。
“华韵悠扬·诗润心田”,2025年贵州诗词大会启幕。活动广泛动员,全省14万余人参与初赛。贵州教育报、天眼新闻等平台开设专栏,推出专题报道50余篇,总点击量超过160余万人次。诗词大会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文化盛宴,让诗词从书斋走向大众生活,成为润泽心田的精神力量。
在“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中,贵州各地结合“4·23”世界读书日开展丰富活动,师生以诗词歌舞剧、阅读倡议书、老年大学师生朗诵等形式参与,营造了广泛的阅读氛围。2024年,贵州财经大学《约读贵财》、贵州理工学院“典耀中华梦 理工悦读行”、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典润童心,耀启中华”3个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创新实践案例,贵州阅读实践经验走向全国。
学术研究与资源保护同样取得突破。2024年,贵州将语言文字列入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共获45项立项;2025年,又纳入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全省现有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5个,其中国家级5个,承担项目30余项。与此同时,少数民族语言描写、语言交融研究、新媒体语言文化论坛等活动持续开展,先后完成《中国语言资源集·贵州 (汉语方言) 》 三卷本、《全国第一次汉语方言普查成果汇编·贵州》 等成果,记录与传承了贵州丰富的语言资源。
贵州的语言文化推广,还走向特殊群体。其中,安顺学院承担重点推广任务,将国家通用手语、通用盲文学习融入主题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中。2025年,贵州省残联与省教育厅联合举办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比赛。语言的温度,由此传递到更多需要关怀的人群。
4翰墨正轨规范弥新
规范化是推广应用的保障。贵州省教育厅持续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全省完成了126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创建。
在此过程中,高校发挥了龙头作用。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普通话与口语表达课程,积极开展培训测试,并带动周边10所中小学、幼儿园共同参与,形成“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协同示范的效应。贵州师范大学作为全国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连续多年承办诵读、讲解大赛贵州赛区赛事,深入乡村开展“花溪诗会·经典润乡土”等文艺活动,并录制 《贵州教育大讲堂》 系列节目之 《语言文字之美》,播出后获得广泛好评,形成了鲜明示范。贵州师范学院充分发挥专业和学科优势,积极打造“语言文字+乡村教育”和“语言文字+乡村文化”特色模式,持续发挥语言文字学生社团的力量,选派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全省多个县 (市、区) 的乡镇中小学和村寨,面向不同群体开展语言文字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经典诵读、三笔字比赛等活动,高校与中小学示范校逐步成为校园文化的亮丽名片,为全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5大地同音声播四方
贵州不仅要讲好“贵州故事”,更要让世界听见“贵州声音”。
近年来,贵州省教育厅支持高校举办第二届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发布 《越喃汉英四文对照新辞典》,启动 《南洋华语文献分类丛刊》编纂。32所高校与国 (境) 外65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关系,赴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语言+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桥见”贵州计划和“千人留学计划”,吸引“一带一路”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师生来黔交流,成为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
国际中文教育也不断拓展。贵州大学与老挝、印尼等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在美洲、非洲和欧洲设立2所孔子学院和1所汉语教学中心,贵州师范大学与南太平洋大学合作申办的基里巴斯孔子学院已获批。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设立HSK考点,每年举行多场汉语水平考试,为国际中文教育注入贵州力量。
五年春华秋实,五年砥砺奋进。贵州省教育厅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推动普及与传承同频共振,数字与文化同声共鸣。从课堂到校园,从城市到乡村,一幅语言文字事业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已然铺展。
声声共语音,字字中国心。它昭示着文化的力量,也凝聚起民族的共识,更引领贵州在迈向教育强省、文化强省的道路上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