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名优秀学子入选茅台希望学子持续帮扶计划
|  | 
| 张豪 | 
|  | 
| 莫廷欢 | 
|  | 
| 杨玲 | 
作为“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的升级版,“中国茅台·国之栋梁”茅台希望学子持续帮扶计划由中国青基会与贵州茅台联合打造,旨在为优秀茅台希望学子提供支持。
始于2012年的“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每年捐资1亿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解决从“家门”到“校门”的难题。而今年实施的持续帮扶计划,聚焦往年获得该助学资金资助、在工作或学业领域有成绩、具潜力与创新能力的学子,支持他们更好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拼搏创新、再创佳绩。
贵州青年张豪、莫廷欢、杨玲入选该计划,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们过往奋斗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未来发展的期许。
2016年,张豪踏入北京大学校门,开启了求学之路。在7年的校园时光里,他不仅斩获理学学士、经济学学士、理学硕士三个学位,更在科研领域崭露头角:从参与英国研究与创新计划项目,到投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他始终聚焦低碳与可持续城市规划、村镇聚落绿色发展等前沿领域,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SSCI、EI等期刊发表15篇论文。2023年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贵州,入职中国电建贵阳院,投身可再生能源规划设计工作。短短一年多时间,他便在水风光一体化开发领域交出亮眼答卷,参与 《乌江流域水风光综合一体化开发政策机制研究》 等重要项目,参与行业标准编写等科研课题,授权多个专利,成为贵州省重点产业人才“蓄水池”项目成员、贵阳贵安高层次人才,用专业力量为家乡绿色发展注入动能。
2018年,刚从兰州理工大学毕业的莫廷欢,放弃了城市的发展机会,回到家乡,以见习大学生的身份投身脱贫攻坚。在基层岗位上,他始终把村民的需求放在首位。为帮村民解决稻田鱼销路难题,他提议并组织开渔节,搭建销售平台;动员村民种植海花草,通过技术指导让村民实现亩产收入约一万元。在基层治理中,他升级改造菜园围栏、修建组管委办公室和群众娱乐室、筹建寨史馆,还协调拆除老旧旱厕,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多年来,他和村“两委”成员一起推进通组路硬化、饮水提升工程,2024年实现全村通组路全面硬化,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题。面对矛盾纠纷,他累计化解纠纷30余起,成功率超90%。2020年至2024年,他先后荣获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用实干诠释着基层干部的担当。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2022年,这句口号让失去双手的贵州女孩杨玲坚定了返乡志愿服务的决心。早在2018年,“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资助,就在她心中种下了回馈社会的种子。大学期间,她积极参与春晖志愿活动,探访特殊教育学校,用真诚温暖“来自星星的孩子”。回到大方县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后,疫情期间,她在卡点值守、录入核酸信息,50余天服务时长超400小时,录入信息近两万条,还为年迈居民配送防疫物资百余次,获评省、市、县三级优秀疫情防控志愿者。她负责希望小课堂和乡村振兴夜校工作,累计开展58次希望小课堂活动,覆盖1700余人次。此外,她还为小朋友提供心理咨询,陪伴探访老人,参与火把节筹备、巡河护林等工作,用爱与坚持书写着志愿服务的动人篇章。
从科研一线到基层乡村,从志愿服务到产业发展,张豪、莫廷欢、杨玲在不同领域绽放光彩,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在茅台希望学子持续帮扶计划的助力和见证下,期待他们在各自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为家乡发展、社会进步贡献更多青春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青春华章。
(张义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