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

黔南州“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走进瓮安

用育人故事传递教育温度

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特约通讯员 瞿远恒 罗钦 王元元

    9月4日,黔南州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暨“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 (瓮安站),在瓮安中学齐生楼会议室正式拉开帷幕。

    五位扎根教育一线多年的优秀教师依次登台,他们以最朴实的话语、最鲜活的细节,讲述着自己与学生、与教育事业之间的动人故事,让“教育家精神”在具体的育人实践中愈发清晰可感。

    福泉市乐岗幼儿园园长杨松,以《愿做微光温暖童心》 为题,分享了自己深耕乡村幼教领域的坚守。为给搬迁点及山区孩子打造优质学前教育环境,他倾注全部心力。故事里满是童真与温情:孩子们踮着脚尖,骄傲地向同伴展示他亲手编的辫子;毕业典礼上,孩子们紧紧抱住他不愿松开……这些细碎却珍贵的瞬间,正是他用责任与爱心守护乡村儿童童年的生动注脚,让在场听众深刻感受到幼教工作者的细腻与担当。

    福泉中学课程处副主任廖洁琼在《一起长成更美好的模样》 中袒露育人初心。初登讲台时,她曾执着于将知识点讲准讲透,认为这便是教育的全部。直到与学生朝夕相处,她才逐渐明白:教育从不是单向的“知识播种”,而是师生并肩、共同成长的旅程。一次生物课上,她听闻学生讨论游戏里的“变异感染者”,便迅速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在课堂引入游戏图示并提问“游戏世界怎么维持平衡”。原本沉默的学生瞬间眼中亮起光芒,纷纷踊跃发言。这个小插曲,更让她坚定了“守护每颗种子长成最好模样”的教育信念。

    贵定县沿山镇岩脚教学点教师陆成文是苗乡教育的“执着守望者”。2012年入职时,苗寨崎岖难行的山路、爬满青苔的破旧校舍,以及98%老乡仅会使用的苗语,曾让初来乍到的他倍感孤独与迷茫。但为了拉近与乡亲的距离、让更多苗寨孩子走进课堂,他主动拜寨里的初中生为师学习苗语,而学会的第一句话便是“我爱您中国、我爱您中国共产党”;半年后,当他能用苗语进行简单交流,便立刻挨家挨户敲门劝学,用真诚与耐心打消家长对教育的顾虑,让知识的种子在苗寨生根发芽。

    都匀二中教科处主任翁昌燕在《奔跑的人生最美丽》 中,分享了自己打破英语教学枯燥感的创新实践。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她将单词编成趣味游戏,把对话融入生活场景;放学后的办公室,更被她打造成充满温馨的“英语小屋”——她提前备好牛奶、面包,陪着学生用英语聊天、做游戏。看着学生从最初依赖汉字谐音记单词,到主动画图示、写联想笔记;从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到慢慢小声表达观点,英语课堂的活力一点点升腾。翁昌燕知道,自己不仅教会了学生一门语言,更点燃了他们面对陌生领域的信心与勇气。

    龙里县民族完全中学团委书记杨洁以 《携一颗丹心照满天繁星》为题,讲述了同事曹俊老师三十年如一日的教育坚守。如今因身体原因居家休养的曹老师,左手握着康复球锻炼,右手却仍坚持修改年轻同事的备课稿,还在稿件旁细心备注“加校门口的樟树做例子,孩子更易理解”;多年前,当她看到困境学生小林站在废墟旁眼神空洞时,当即蹲下身子,坚定地对小林说“跟我回家,书一定要读下去”。此后六年,曹老师为小林买饭票、铺新被,每个周末都把小林接回家做饭,用日复一日的陪伴,为小林撑起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天空。

    台上,教师们的讲述平淡却有力,每一个故事都直抵人心;台下,掌声一次次打断宣讲,不少听众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年轻教师红着眼眶记录故事细节,不时点头表示共鸣;家长们轻声交流“原来老师背后这么不容易”,看向教师的眼神中满是敬佩;学生们挺直脊背,望着宣讲台的目光既有感动,更有对“师者”的崇敬与坚定的成长信念。

    “这些故事就像一束光,让我更明白当老师的意义。”一位年轻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说道;“以后会更体谅老师,好好学知识,不辜负他们的付出。”学生代表的话语真挚朴实,却道出了活动最动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