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科学魅力 感受神奇科技
贵州省2025年“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贵州科技馆举行
![]() |
| 孩子们积极参与DIY。 |
![]() |
| 趣味十足的科学实验秀。 |
![]() |
| 互动环节一开启,孩子们瞬间举起小手。 |
![]() |
| 机器人互动表演。 |
![]() |
| 活动现场。 |
本报记者 王奇
9月7日,贵州省2025年“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贵州科技馆举行。活动由37家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办。
主场活动在首个全国科普月宣传视频中拉开序幕,变幻的光影在现场交织,观众仿佛置身科技画卷,直观触摸到科技的震撼力量。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将已连续举办20年的“全国科普日”升级为“全国科普月”。贵州省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朱洪波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贵州坚持把科普放在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创新性谋划工作举措,务实性开展系列活动,全省科普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据介绍,贵州已有17个县(市、区) 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建成23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189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00所“农村中学科技馆”,城市社区和农村科普、科技活动场所达3000余个。建设基层科普教育特色学校56所,覆盖全省50个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截至目前,全省各类登记在册科普人员共计达70万余人,其中科普专家5500余名、科普专职人员7600余人、兼职人员4.8万余人、科普志愿者8.2万余人、科普中国信息员57万余人。
活动现场,为了让现场观众直观触摸科学的魅力,贵州科技馆工作人员早早就备下了“惊喜”——趣味十足的科学实验秀与科普知识有奖互动问答轮番登场。“火龙卷”腾空时的绚烂、“火焰掌”燃起时的震撼、“液氮气球魔术”里气球奇妙的形态变化,瞬间将孩子们的目光牢牢吸引。当参与实验的孩子掌心燃起火焰,火焰熄灭后手掌却完好无损的瞬间,现场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呼与掌声,热烈的氛围瞬间被推向高潮。
活动的外场同样热闹,机器人互动表演、DIY创意工坊现场制作、我眼中的星辰大海现场绘画、2025年“光影科学梦”科学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等配套科普活动吸引了无数现场观众参与互动。
市民张女士牵着8岁的儿子从活动开场便守在现场,全程眼睛都没舍得挪开。她告诉记者,孩子全程像打开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开关,一会儿指着实验台上的器材追问“这是什么呀”,一会儿又拉着妈妈的衣角好奇“火焰为什么烧不伤手”。“现在科技发展得太快了,我们的生活一天一个样,从小让孩子跟着感受科技的神奇,一点点培育出敢想敢试的创新能力,太重要了!”张女士说。
据悉,除主场活动外,贵州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全省各有关单位、科技社团、高校、企业、科普教育基地等将组织开展系列主场示范、品牌活动联动、前沿科普报告、科普场馆开放、科普创作展示、基层科普行动、线上网络展播等7大版块439项重点活动,实现9个市(州)、88个县(市、区)全覆盖。
————————————————————————————————————
五维创新打造视听盛宴
本报记者 袁航 旷光彪
贵州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主要有平台、组织、形式、手段、内容等五个方面的创新。
活动平台有创新,注重打造新时代科普活动新品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把以往在每年9月举办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明确为新的“全国科普月”,从法律层面明确“全国科普月”这一新时代科普活动新平台,体现了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
活动组织有创新,注重发挥各类科普主体作用。本次“全国科普月”活动实现全省科普活动组织和参与度的新提升。活动由37家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办,全省各级各类科技团体、高校、企业、科普教育基地参与组织,其动员部门单位之多,参与人数之众,在贵州主题科普活动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活动形式有创新,注重提升各类科普赛事质量水平。比如,多部门联合主办的2025年贵州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可以促进不同领域和地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融合,共同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2025年贵州技能大赛暨第二届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竞赛,旨在提升全省数字经济技术应用人才的整体素质;防震减灾优秀科普作品创作大赛,重在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2025年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主要是为了培育和发掘优秀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活动手段有创新,注重运用数字化新科技新媒体进行科普宣传。很多活动以VR/AR、科学实验、科普剧等沉浸式方式开展,切合公众需求,群众参与积极。多个活动通过科普App、公众号、微视频等线上平台展示推介,内容新颖,充分展现了科普即时性、便捷性。科学电影巡映与红色电影展映,将为公众打造科学与红色文化交织的视听盛宴。
活动内容有创新,注重展现贵州特色优势科普资源。省科协将联合少年儿童出版社在科普月期间正式发布《十万个为什么·贵州》系列图书,这是全国首本《十万个为什么》 地方篇系列图书,将全面、科学、真实、有趣地向全世界展示贵州省自然地理、科学技术、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此外,安顺市将开展“桥见科技·桥见未来”主题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贵州桥梁创造的高速平原奇迹和贵州交通的发展历程;黔东南州将开展“彩”绘千年——苗族彩色蜡染重生之旅研学营,增强学生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热情。
————————————————————————————————————
三大科普活动引导青少年勇攀科学高峰
本报记者 袁航 旷光彪
贵州省首个“全国科普月”专门设置第三届贵州省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大赛、第四届“中国飞天梦——科普贵州行”社会实践活动、贵州省“逐梦科学家”科普剧征集展演活动等三大特色活动,旨在讲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爱国奋斗的故事,展现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第三届贵州省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大赛由省科协、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举办,以演讲的形式生动呈现中国科学家形象,反映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中国科学家精神,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科学家的内心世界,激发科学梦想和创新志向,以科学家为榜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攀科学高峰。
第四届“中国飞天梦——科普贵州行”社会实践活动将组织青年科技志愿者,携带科普物资和模拟飞行设备,在全省9个市州开展50场科普活动,促进贵州省科普事业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激励青少年积极投身航天报国。
贵州省“逐梦科学家”科普剧征集展演活动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技志愿服务精神,以“逐梦科学家”为主题,动员全省在校大、中、小学生深入挖掘贵州典型人物或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故事和科学家精神内涵,创作一批优质科普剧,营造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科技报国理想。
————————————————————————————————————
十四位院士赴全省各地“互动”
本报记者 袁航 旷光彪
贵州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贵州将组织开展系列主场示范、品牌活动联动、前沿科普报告、科普场馆开放、科普创作展示、基层科普行动、线上网络展播等7大版块重点活动。
其中,在品牌活动联动版块,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等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地加强系统动员,围绕相关领域、特定主题,组织开展“院士专家援黔行——富矿精开”系列活动,届时将有14位院士赴全省各地开展活动。同时,还有科学实验展演汇演赛、地质灾害防范、“桥见科技·桥见未来”主题研学、“科学防疫·健康同行”等品牌性科普活动,增进公众对行业科技的理解和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