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黔南州“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拉开序幕

五位教师同台讲述育人故事

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与会领导与报告团成员合影留念。

    特约通讯员 彭琛

    为热烈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良好氛围,黔南州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暨“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首场宣讲报告会在都匀市举行。州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林娜出席并讲话,都匀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豫杰致辞,州教育局党委委员、州人民政府正县长级督学李霞主持。州级宣讲团成员,各县(市) 教育局、州属学校分管负责同志、相关科室负责同志,以及都匀市中小学教师、家长、学生代表共500余人参加。

    林娜在讲话中针对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开展好巡回宣讲活动,提出三点期望:一要准确全面把握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义与战略价值;二要持续不断掀起学习宣传教育家精神的热潮;三要坚持不懈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首场报告会上,熊芳、陆成文、翁昌燕、杨松、盛怡5名来自不同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结合自身经历深情讲述了扎根讲台、潜心育人的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全国德育科研先进个人,省级骨干教师,黔南州教科所所长熊芳以 《时光里的教育,点亮生命灯火——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做有情怀的教育人》 为题,讲述了自己从一名普通语文教师成长为教育管理者的历程,以及在四川大凉山悬崖村支教的感人经历。她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书信、课堂和陪伴影响学生,点燃他们的生命灯火,并呼吁广大教师坚守教育初心,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共同书写有情怀的教育人生。

    全国模范教师,中共贵定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贵定县沿山镇岩脚教学点教师陆成文以《做一名苗乡教育的“守望者”》为题,分享了自己大学毕业后扎根贵州贵定县高山苗寨教学点13年的教育经历。曾经一人一校带领一群孩子不惧艰苦的教学条件,一直坚守大山深处,面对艰苦环境、语言障碍和村民疑虑,他主动学习苗语、走访家庭,用双语教学帮助苗族孩子学习普通话和文化知识。他不仅承担全部课程,还组织田间劳动实践,照顾学生生活饮食,甚至长途跋涉为学生改善伙食。多次放弃离开的机会,他选择坚守苗乡,用行动赢得信任,点亮深山孩子的成长之路。

    全国优秀教师,贵州省特级教师,黔南州名班主任、教学名师,都匀二中教科处主任翁昌燕以 《奔跑的人生最美丽》 为题,分享了其从教二十七年来的教育实践与感悟。她将教育比作一场马拉松,讲述了如何通过教学创新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帮助零基础学生建立信心、实现成长。作为长期坚守班主任岗位的教师,她注重心灵关怀和个体差异,通过耐心陪伴和信任支持,助力抑郁学生走出困境、绽放光彩。她还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和青年教师培养,主持多项课题并成立名师工作室,推动区域教育共同发展。她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激发潜能、静待花开,并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为使命,继续奔跑在育人道路上。

    贵州省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团成员,福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福泉市乐岗幼儿园园长杨松以 《愿做微光温暖童心》 为题,分享了自己作为全国仅占3%的男性幼师,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易地扶贫搬迁点幼儿园园长的经历。面对家长质疑和特殊儿童群体的需求,他坚持以爱心和专业守护幼儿成长,尤其关注留守未成年人、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需求,通过细致观察和情感关怀帮助孩子打开内心、建立自信。他带领团队将一所条件有限的搬迁点幼儿园发展为有温度、有质量的教育场所,并获国家“普及普惠”验收肯定。杨松强调,教育应公平照亮每一个孩子,自己愿做一束微光,以教育家精神温暖童心、守护希望。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贵州省青年岗位能手标兵,贵州省骨干教师,黔南州名校长、骨干教师,黔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盛怡以 《用爱“添翼” 向阳而生》 为题,分享了从普通高中教育转任黔南州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后的心路历程与实践探索。面对全新的特殊教育领域,她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通过关爱与专业行动,致力帮助聋、盲、培智等特殊学生建立自信、融入社会。她推动学校以体艺教育和职业教育为核心,开设非遗课程、专业训练和校企合作项目,助力学生在全国赛事和就业中取得优异成绩,并积极促进特普融合。她强调特殊教育需以爱为底色,通过适宜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找回尊严、习得技能,真正实现“残而有为”,走向自立与光明。

    报告会现场,全体人员观看了教育家精神宣传片,州级宣讲团成员获颁聘书。与会领导与报告团成员合影留念。据悉,首场宣讲活动后,黔南州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还将先后前往11个县 (市) 开展宣讲,通过宣传先进事迹、强化榜样引领,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