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

贵州民族大学:

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

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贵州民族大学教职工集中观看阅兵仪式。

贵州民族大学师生集中观看阅兵仪式。

    本报讯 (记者 熊江睿)9月3日上午,贵州民族大学全校师生在图书馆、教室、党员活动室等场所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这个学期进入贵州民族大学攻读戏剧与影视专业的研究生陈天一激动地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当从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实际的“报国行”,勤奋学习、锤炼本领,将个人的成长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贵州民族大学大二学生杨瑞茹告诉记者,她的家乡在黔东南州三穗县,那里有一位从苗乡侗寨走出来的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

    “看完这场阅兵,我想到了杨至成将军,他1934年随红一方面军长征,解放后在解放军后勤工作岗位上担任要职。他是我家乡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要把他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爱国事迹,让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杨瑞茹说。

    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昭勇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国家羸弱、人民惨遭蹂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梅军认为,盛大阅兵仪式不仅提振了国家和民族的士气,凝聚了民心,还展示了军事力量,震慑了敌对势力,增强了国际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使中华民族更加自信、自强。

    “当整齐划一的方队迈着铿锵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我心中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贵州民族大学辅导员聂玥激动地说。

    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胡文兰说,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倍加努力、敢于创新与突破,自觉承担起为社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才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这是我们教育教学和‘大思政课’的宝贵资源。”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钟华说,传媒学院师生以“人文黔行”系列文化活动为载体,正在挖掘、整理众多高校西迁贵州、中国抗战医疗救护大本营——贵阳图云关、抗战时期的贵阳茶馆等历史文化故事,并把这些历史文化故事融入教学课堂上去,推动学校传媒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与时代启示,让我深受触动。”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吕国富说,“作为民族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特殊使命,务必将抗战历史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育资源。”

    贵州民族大学校长吴一文说,贵州民族大学将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理工人文学科融合发展,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之中,通过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多种形式,生动讲述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