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博会现场的“社会实践课”
![]() |
法学实践课现场。 |
本报记者 谌晗
“我们究竟要不要给AI立法?”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陈亮这一问,在“数字法治新动能:理论创新与科技变革”专场活动上,吸引各方目光。
台下,右侧第一排,重庆女孩王舒立马记了下来,这句话,她听进去了。
“需要”,王舒心里清楚: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互联网成为新引擎,但网络暴力、谣言、侵犯个人信息等问题不断出现,必须靠法来治。
放眼会场,不乏专注身影,但有些面孔看起来格外年轻。凑近一看,座签上写着:贵州大学学生代表。王舒就是其中一位,她是贵州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研究生。
作为本届数博会“数字+法治”唯一特邀专场,这个专场由浙江大学数字法治实验室、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主办,目的就在于共谋科技与法治的融合之道。
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度交织的时代,如何推动数字法治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命题。
数博会作为国家级平台,正逐渐成为凝聚理论智慧、汇聚创新力量、促进生态合作的重要舞台。本次数博会数字法治专场活动以“理论-实践-生态”的全链路设计,既是对法治前沿问题的深入研讨,也是一次展示法律科技创新成果和推动跨界合作的重要契机。
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时建中,腾讯研究院曹建峰,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创始人、董事长冯勇……来自大江南北的学界专家、产业领军人物和年轻科技力量相聚筑城。令人暖心的是,主办方特地预留宝贵名额和现场互动机会,给法学专业大学生。
“在学校也常旁听学术会议,但一次见到这么多业界大拿还是第一次,感觉确实不一样。”王舒的心语,也是5名同行同学的心声。
不一样在哪? 视角不同了,眼界打开了。
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院长时建中说,数据安全与利用并非对立,保护安全不是为了安全本身,而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数据开发利用;
东南大学教授、贵州省社科院原党委书记吴大华说,贵州通过数据要素登记、数据交易所和算力券制度,积极推动数据价值释放和数字经济发展;
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陈亮说,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不能仅依赖传统法律的修修补补,而应“另起炉灶”,构建覆盖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体系化法律法规体系;
……
一句句思想锐见、一次次实践分享带来深刻启迪。
此前,贵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孙志煜曾在研究生微信群发布活动预告,王舒和同学们主动报名,她们私下打趣:“‘参考文献’都来了,怎能不去听一听?”
从数据分层确权的法理构造到贵州数字法治的探索,从六场闪电演讲到“AI+法律”产品体验……4个小时的活动有里有面,令这些法律界的“小萌新”直呼满足。
活动过程中,由浙江大学数字法治实验室主任熊明辉主持的圆桌对话聚焦“人工智能怎样改变现存的法律生态?”来自高校、研究机构、调解中心及司法实务部门的多位专家展开深入交流,探讨AI在审判、调解、合规等多领域的应用前景与制度挑战。
作为活动的重要成果,《2025法律科技创新项目手册》 正式发布,集中展示了一批代表性法律科技项目,彰显了产学研结合的最新进展。
该手册由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编制,系统梳理了来自不同领域的法律科技创新成果,涵盖智能合约审查、法律知识图谱、智能调解、合规风险识别等多个方向。这份成果汇编,也将成为“供需对接”的桥梁,帮助司法机关、律所和企业更高效地了解和选择适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活动主办方之一,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冯勇说,“未来,法律服务将不再是‘高端奢侈品’,而会像电力和支付工具一样,深度嵌入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成为普惠而必需的基础设施。”
站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发展的新节点,冯勇呼吁全行业把握时代机遇,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法律服务数智化转型,建设联通政府、企业与社会的智慧法治生态。
这些干货满满的分享和发声、来自业界前沿的科技成果,于王舒和同学们而言,恰是一堂开在数博会现场的“社会实践课”。
“大咖的分享,让我找到了毕业论文选题的灵感。”
“今天看到贵州数字法治不少新亮点,更坚定了当一名‘贵漂’的信心。”
……
一字一句,所感所思,留在了笔下,印刻在心底,也必将在未来职业生涯的某一个时刻开出新的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