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1日 星期一

双龙外国语学校“开学第一课”

啥是喀斯特 教授来科普

2025年09月01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周忠发教授给高一新生上“开学第一课”。

    本报记者 聂兵 特约通讯员 杨秋霞

    8月28日,双龙外国语学校高一新生“开学第一课”上,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喀斯特研究院院长周忠发教授带领学生一起走上科学探索的启蒙之旅。

    “喀斯特”一词源自斯洛文尼亚的“Karst”地区,那里是石灰岩地貌研究的发源地。周忠发介绍道,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省份之一,约有73%的土地被喀斯特地貌覆盖。

    喀斯特地貌对贵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偏远山区因为这种特殊地貌而长期面临发展困境。同时,周忠发也展示了贵州人民如何与喀斯特地貌共生的智慧:“建造梯田,发展特色农业;利用溶洞,开发旅游资源;依托独特地貌,发展水电……”

    课上,周忠发特别介绍了贵州近年来在喀斯特地区的发展创新:“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就建在贵州喀斯特洼地中,这种地貌天然符合望远镜的建设需求。”

    “贵州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荔波喀斯特、施秉云台山等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吸引了全球游客。”周忠发补充道。

    互动环节,有同学问:“喀斯特地貌造成贵州人地矛盾的问题怎么解决?”另一位同学问:“根据贵州喀斯特地貌的特征,未来贵州经济发展出路在哪里?”还有同学好奇:“塔形的喀斯特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周忠发不仅一一耐心解答,也表扬学生们的提问很有深度。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周院长的讲座很有意义,这场讲座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在年轻学子的心中播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科学的魅力,正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并找到与这个世界更好相处的方式。周忠发用一场精彩的讲座,让高一新生们感受到了这种魅力的绽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喀斯特是一种地质地貌的称谓,这个称谓源于现斯洛文尼亚西南部、并延伸至意大利东北部的石灰岩高原地区。19世纪后期,南斯拉夫地质学家对该地区发育的各种奇特的地貌进行广泛研究,并采用当地的地名命名这种地貌,以后喀斯特一词便成为了世界通用的地质学术语。在中国,喀斯特地貌也称为岩溶地貌。

    下面,就一起复习一下贵州省九个市州极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家族”吧。

    贵阳市——喀斯特公园

    贵阳喀斯特公园,占地面积约450亩,是国内城市中心区罕见的纯天然喀斯特石林景观。

    遵义市——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

    双河洞是世界上最长的白云岩洞穴和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洞,以437.1公里的惊世长度和数个埋藏地下的奇幻秘境,成为首个以白云岩洞穴系统身份冲击世界自然遗产的自然地质奇观,2025年6月,贵州双河洞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

    六盘水市——牂牁江

    牂牁江以“险、奇、秀”著称,被誉为“中国喀斯特地貌的百科全书”“地球北回归线旁的绿色奇迹”。

    安顺市——黄果树瀑布、龙宫

    黄果树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点型瀑布。

    毕节市——织金洞

    织金洞,以其复杂的洞穴系统和瑰丽的钟乳石景观而闻名,被誉为“地下宫殿”。织金洞具有全国已探明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喀斯特地貌。

    铜仁市——铜仁大峡谷

    武陵山区被誉为喀斯特地貌的瑰丽宝库,其中铜仁大峡谷被称为“贵州的山水诗篇”,以其深邃的峡谷、险峻的崖壁、独特的溶洞以及地下暗河等自然奇观而闻名。

    黔东南州——施秉喀斯特

    施秉云台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发育最好、最为壮观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填补了世界自然遗产的水系空白,具有“全球唯一性”和“不可比拟的自然美”,并记录了地球重要的演变过程。

    黔南州——荔波喀斯特

    荔波喀斯特,是贵州高原和广西盆地过渡地带锥状喀斯特的典型代表,被认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

    黔西南州——万峰林

    万峰林,2万余座翠峦拔地而起,绵延200公里,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千米,被誉为“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是喀斯特地貌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