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3版:论苑 -> 充分发挥遵义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赋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文化教育

充分发挥遵义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赋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徐曼曼 陈燕红 王永生

    遵义,作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承载着深厚的红色记忆与宝贵的革命精神。以遵义会议精神为核心的遵义红色资源,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与宝贵财富。在新时代背景下,将遵义红色资源的深刻内涵与精神实质融入立德树人工程,有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深刻认识遵义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

    以遵义会议精神为核心的遵义红色资源不仅是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更是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等精神的凝结,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与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高度契合。

    (一) 坚定理想信念与为谁培养人

    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典范。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立理想信念之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回答了“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二) 坚持实事求是与培养什么样的人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身问题的成功实践,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有助于青少年立求真务实之德,培养求真务实作风和科学精神,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价值追求。

    (三)坚持独立自主与怎样培养人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开启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这有助于青少年立自立自强之德,坚定“四个自信”,回答了“怎样培养人”的路径方法。

    (四) 坚持团结统一与靠什么培养人

    遵义会议在团结统一的基础上,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等,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有助于青少年立团结协作之德,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回答了“靠什么培养人”的保障力量。

    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领下,多维路径赋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领下,充分发挥遵义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将其系统性、创新性、深层次地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构建多层面、立体化的育人格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 融入课程教学,筑牢育人主渠道

    1.思政课程深度融入。课堂上充分利用遵义红色资源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核心要义等鲜活素材和典型案例,设置专题教学模块,通过探究式、体验式教学,培养青少年能吃苦、敢担当、有理想、肯奋斗的时代精神。

    2.课程思政有机渗透。鼓励专业学科挖掘与遵义红色精神相关的结合点,如专业课程剖析遵义会议精神相关的典型人物、事件等,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二) 深化实践体验,强化情感认同与行为养成

    1.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实践路线。红色文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以革命遗迹为主的物质类文化,二是各种革命精神,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但是,经调查,存在青少年对物质类文化接触较少的问题。在调查对象中,与遵义红色文化物质类文化资源 (遗址、遗迹)接触过的人并不多,其中有一半青少年几乎没有参观过遵义红色文化景点。为更好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可以设计以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等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路线,组织青少年开展重走长征路、现场教学、参观瞻仰等活动,在实地体验中感悟精神、升华意识。

    2.丰富实践形式。开展以遵义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思政课比赛、诵读红色经典、传唱红色歌曲、排演红色话剧、参与红色场馆志愿讲解员等志愿活动等,让青少年在参与、体验、奉献中认同红色文化。

    3.建设实践育人基地。与遵义会议会址等红色场馆建立稳定的校地合作关系,成立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实践育人常态化、机制化,让青少年以行动践行红色精神。

    (三) 创新载体形式,增强时代感与吸引力

    1.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充分利用新技术如VR、全息投影、3D建模等,创作更多优秀作品,重现历史场景,打造沉浸式、交互式体验项目,让红色历史鲜活生动起来。例如情景剧 《伟大转折》,60分钟的沉浸式演艺,观众如同参与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读懂伟大转折,感悟信仰之美。

    2.拓展网络育人空间。建设专题网站、开发在线课程、开设新媒体账号,定期或者在遵义会议纪念日、建党节等重要节点制作推送符合青少年红色文化需求的微视频等,讲述遵义红色故事,拓展育人覆盖面与影响力。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能力水平

    1.吸收专业人才。吸纳优秀思政教师、党史研究专家等专业人才,成立遵义红色文化宣讲团师资队伍,定期对在校师生开展专题讲座。

    2.完善培养体系。定期组织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参加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教育教学培训交流,组织红色资源教育教学比赛,并将红色资源育人教育教学纳入考核体系。

    (五) 构建协同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1.校馆合作协同。推动学校与遵义各红色场馆深度合作,贴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共同开发资源、设计活动等。

    2.区域联动共享。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分享交流遵义红色育人资源与经验,开展成果展示活动等。

    3.家校社协同育人。高校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为补充,产生整体合力。实践中,应注重宣传引导家长带领孩子参观遵义会址等红色场馆,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红色资源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基于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运用好遵义红色资源的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培养挺膺担当民族复兴时代青年。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通过课程融入、实践体验、形式创新、队伍建设和机制协同用好用活这一红色资源,不断挖掘其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做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靠什么培养人”的时代课题,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