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名大学生返村辅导60余名孩子
青春与童真的双向治愈
![]() |
本报记者 侯帮虎 特约通讯员 尚任
“辅导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治愈。”这个夏天,参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乡沙子村“返村大学生公益辅导”活动的化学专业志愿者丁雕有感而发。
今年暑假,由六枝特区梭戛乡沙子村驻村干部、村委牵头,招募沙子村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联合发起的“返村大学生公益辅导”活动吸引了9名志愿者参与。他们为全村60余名孩子提供暑假期间的免费辅导及兴趣拓展、素质提升,用知识与陪伴点亮了乡村孩子的假期,在乡土间播撒下温暖与希望的种子。
1
围绕“三大需求”召集志愿服务团队
早在今年7月,六枝特区梭戛乡沙子村驻村干部匡高峰就通过入户走访、村微信百家群调研等形式,搜集学生及家长监护人的假期需求。经过搜集统计,得到“作业辅导”“兴趣拓展”“素质提升”三大核心需求。
围绕需求,通过“线上招募+线下动员”方式,最终召集了涵盖学前教育、声乐、软件工程、英语等专业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并组建了一支“学科辅导+兴趣拓展+素质提升”的复合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
辅导上课的地方就在村委会,但要召集孩子来村委会上课还有一个问题——午餐。为了给60余名孩子提供免费的午餐,沙子村驻村干部匡高峰、村支书付习勇、副支书罗勇三人垫付。“只要孩子们愿意来认真学习,再苦再难,我们都要创造更好的条件,考虑到留守未成年比较多、往返接送难,我们千方百计为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付习勇如是说。
2
公益辅导收获村民好评
有了伙食保障,公益辅导活动顺利开展。
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公益辅导活动设置“基础课业辅导”“薄弱学科攻坚”“兴趣拓展课堂”三个板块,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重点开展作业答疑、拼音、计算基础巩固;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志愿者“一对一”结对,针对数学、英语等薄弱科目定制辅导计划;同时开设书法练习、绘本阅读、简笔画、安全教育、廉洁教育、防溺水儿歌、禁毒教育等趣味课程,让孩子们“学得扎实,玩得开心”。
在众多关心和关爱下,这场青春和童真的双向奔赴逐渐展开。
“我最喜欢音乐课! 志愿者老师丁文哥哥教我们唱 《父亲》 《童年》 《偏爱》,丁文哥哥和匡老师都夸我进步很快!”小胖墩蒋礼超看着录歌视频兴奋地说。邵艾琳小朋友因数学题成功突破,主动给准大学生志愿者罗涛哥哥写了感谢纸条:“谢谢哥哥耐心指导,现在我更有信心学好数学了!”罗彤、杨雨桐小朋友最是喜欢玩防溺水版《童年》 手势舞,争先恐后、笑靥如花……
统计下来,60余名学生暑假作业完成率从活动前的30%提升至95%。志愿者还带孩子们玩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腰鼓、折纸、手势舞、集体游戏等,玩健身器械,做眼保健操,同时成功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课、廉洁文化课、廉洁绘画课、防溺水安全课、交通安全课、禁毒宣传课、科学实验课、国学朗读课、劳动卫生课、国防军姿课、良习培养课、声乐歌唱课等12门精品公开课;更可贵的是,通过志愿者的榜样力量,许多孩子燃起了对学习的热情,对大学的向往,家长对乡村教育的信心显著增强。
活动中,志愿者不仅关注学业,更注重习惯培养——通过“每日学习提问”“礼品奖励制”,帮助孩子们建立时间观念和主动意识;借助免费午餐的契机培养孩子们节约粮食、干湿分离、排队取餐的好习惯;通过“一对一谈心”,疏导孩子们的情绪困惑,还精心制作了所有志愿者美好大学生活的精彩视频激发孩子们学习动力……
学生罗欢小朋友的妈妈说:“感谢你们,这个暑假让孩子学到了很多东西,主要是课外的东西,尤其是防溺水版《童年》安全儿歌、《爱莲说》廉文莲画课和各种科学实验,孩子们很喜欢。”
“非常感谢驻村领导、村支两委和大学生们辛勤付出,让我们农村孩子在这个假期有了不一样的收获……感谢爱心人士捐助的物资,期待下个假期能有更多关心关爱,让大爱生根发芽,让星星之火燃遍沙子村每一片土地”,李雨穆、龚洪盛 (初二) 等4个小朋友的临时监护人说。
谈起孩子们暑假的变化,许多家长笑得合不拢嘴。像罗欢妈妈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还有杨沐兮家长、杨紫欣家长……
3
青春与童真的双向奔赴
志愿者丁雕社团经验丰富,擅长各种有趣的化学实验,他坦言,自己曾因乡村教育资源差距而焦虑,但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让他更坚定了返乡服务基层的决心。“有个男孩总在课后追着我问‘哥哥,化学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当我给他介绍时,他眼睛亮得像星星——这让我明白,教育最美的样子,是点燃好奇。”
“小时候,我也曾羡慕城里孩子有暑假班,如今自己成了‘小老师’,才真正懂了‘被需要’的意义。”志愿者高如萍(设计艺术学院大二学生)感慨道。活动中,她不仅辅导基础课业,还精心制作了《爱莲说》廉文莲画课,带领小朋友们画了以莲花为主包含竹子、梅花、菊花等廉洁元素的植物,还教了《墨梅》古诗。
“如今,我可以毫不自谦地说,这个暑假公益辅导活动切实做到了孩子喜欢、家长满意、社会好评、群众期待,因为我们招募9名大学生志愿者免费辅导了60余名青少年……暑假活动尚未结束,已经有村民和省外在编教师主动联系我预约寒假继续办公益辅导活动了。”活动发起人、组织者匡高峰如是说。
这个暑假,沙子村的课桌旁、院子里,涌动着青春的汗水与童真的欢笑。这场由返乡大学生与乡村孩子共同完成的“双向奔赴”,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它是大学生们将所学反哺乡土的实践,也是孩子们在陪伴与榜样中燃起的希望之光,更是基层干部用心凝聚力量、以实干回应需求的生动写照。
当知识的种子在乡土间悄然播撒,当“被需要”的意义在服务中被深刻体会,这场以爱与陪伴为底色的公益行动,不仅点亮了一个个具体的假期,更勾勒出乡村教育振兴路上,那份温暖而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