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3版:综合 -> 大方豆干“触网”闯出千万产业

“佳乡味”香飘全国

大方豆干“触网”闯出千万产业

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工人们熟练包装豆干。

    本报记者 龙海若 实习生 何书恬 何焱 郑思思 宋盛熙

    夏秋之交的乌蒙山区,毕节市大方县经开区佳乡味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们熟练地将真空包装的豆干码入定制泡沫箱,箱内预留凹槽精准嵌入冰袋。车间外,满载着9000单豆干的物流车辆整装待发,这些产自深山的农特产品,将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

    近日,贵州民族大学校媒融合调研团走进大方县开展调研,以佳乡味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佳乡味”) 通过“电商+特色农产品”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黔西北地区农产品电商化的标杆,探寻佳乡味以电商唤醒乡土经济的滚烫初心。

    2021年,返乡创业者刘华鹏创立“佳乡味”,瞄准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大方豆制品。“冷油下锅,小火慢炸,慢煎至两面金黄……”公司股东晏家贵向记者和调研团展示产品时,现场拆开一袋豆干,浓郁的豆香扑鼻而来。他坦言,选择豆干作为核心产品,既因大方豆制品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更承载着振兴家乡产业的初心。

    企业创立之初面临重重挑战。作坊式生产难以标准化、线下销售渠道狭窄、物流成本高昂。在贵州省“电商示范县”政策支持下,“佳乡味”开启转型升级之路。从供应链再造和生产线升级入手,“佳乡味”投入300万元自建数字化云仓,整合5家本地供应商资源,实现“产地直供-中央工厂-云端仓储”一体化。同时升级改造标准化车间,通过SC认证后,日产提升至1.2万单。

    在“佳乡味”的创新实践中,“乡场直播”成为最大亮点。企业将直播间搬进大方县周边乡镇集市:一方烙锅、一碟辣椒面、现场烹制的金黄豆干,吸引赶集群众排队试吃。主播实时展示农户反馈,让屏幕前的消费者直观感受产品品质。直播画面真实展现乡村的市井烟火气,这种极具创意与真实感的直播方式,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

    “单场直播平均在线人数超7000人,最高峰突破3万人次。”运营负责人介绍,这种沉浸式场景直播使转化率提升40%,复购率达65%。为保障消费体验,企业自主研发抗压泡沫箱,精准设计冰袋嵌位结构,确保产品经长途运输仍保持最佳状态。

    走进正在建设的新厂区,刘华鹏指着规划图说:“这个厂区投产后将新增80个岗位,年产值目标5000万元。”目前,企业已形成特色产业联农机制。在原料端口,与周边6个乡镇签订辣椒订单种植协议,带动21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8000元。吸纳当地劳动力120余人,严格执行“不减工艺、不降人工”标准,普通员工月平均工资达3000元以上。

    “自动化固然高效,但手工翻煎的豆干才有灵魂。”车间工人陈永芬告诉记者,企业保留关键手工环节,既守护传统风味,更为中老年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近年来,在贵州省商务厅持续推进“电商示范县”建设的大背景下,大方县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佳乡味”等一批农特产品电商企业茁壮成长。“佳乡味”以“电商赋能+手艺传承+促农增收”的发展模式,成为大方县乃至黔西北地区农产品电商化的标杆。

    “佳乡味”用实际行动证明,传统味道的坚守并非与时代发展相悖,当古老的大方特产遇上现代数据流,一口浓郁的家乡味,化作连接乡土与现代的味觉桥梁,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指导老师:姚静 陈丹丹 成嘉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