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祥,风风火火干革命的贴心大姐
![]() |
刘家祥牺牲前照片。刘家瑜 供图 |
![]() |
1949年刘家祥的三个子女,中间的小女孩是与二姐同时入狱的,入狱时才一岁多,临1949年前被亲人带回家。 刘家瑜供图 |
![]() |
刘家祥夫妇和大儿子。刘家瑜 供图 |
刘家祥(1922年—1949年),女,贵州贵阳人,系王启霖妻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热爱文艺活动的刘家祥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筑光音乐会”和“沙陀业余话剧社”,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故事讲述人:
刘家瑜,刘家祥妹妹,曾任贵州广播电视厅机关党委办公室主任、共青团清镇县团委副书记、团省委委员。
投入“学联”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刘家有11个孩子,刘家祥排行老二,刘家瑜排行老六,两姊妹相差10岁。1938年4月,16岁的刘家祥经高旭介绍,在华家阁楼里,发展成为共产党员。那时刘家瑜还是个6岁儿童,什么都不懂。再加上,刘家祥一直对家人保密,刘家瑜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知姐姐的身份和事迹。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举国上下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贵阳成立了“贵州省学生救国联合会”(简称“学联”),刘家祥积极投入“学联”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活动。国民党贵州当局为镇压蓬勃发展的学生运动,于1938年2月19日逮捕“学联”骨干7人。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激起了贵阳各校师生的极大愤慨,刘家祥与进步师生一道参加请愿和示威游行。“学联”遭破坏后,热爱文艺活动的她旋即转入党领导的群众组织“筑光音乐会”和“沙驼业余话剧社”,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在外面,刘家祥是激情轩昂的爱国学子;在家里,刘家祥就变成了贴心的大姐姐。因为兄弟姐妹太多,刘家瑜出生后被寄养在保姆家,保姆对她并不好,一岁时,还偷偷用她抵债。知情后的家人这才把刘家瑜接了回来。11岁的刘家祥就把妹妹带在身边,承担起了姐姐的责任。而在姐姐刘家祥的影响下,弟弟、妹妹们也学会了 《义勇军进行曲》 《松花江上》《太行山上》《渔光曲》 等革命歌曲。
在刘家瑜的印象中,姐姐除了爱唱歌之外,还喜欢打篮球,是贵阳女中篮球队队长,球艺精湛。她通过体育活动,传播进步思想,把进步同学组织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篮球队的多数同学成为抗日宣传队的骨干。
狱中鼓舞狱友“天快亮了”
1939年2月4日,日军飞机对贵阳狂轰滥炸。贵阳女中搬到花溪。这时刘家祥参加了党支部的领导工作,她利用学生自治会负责人的身份团结了不少同学。刘家瑜记得,姐姐出门去开会的时候,有时候会以“一起出去玩”的理由带上她和妹妹。有时是去花溪、有时去黔灵公园、还有红边门附近,当时,刘家瑜还有个任务就是负责去约姐姐的朋友。等姐姐约的人到齐后,大人们去开会,刘家瑜和妹妹就被留在开会地点的附近玩耍,还提醒她们要警惕陌生人,其实就是放哨。
1940年6月18日,“筑光音乐会”干事会组织各校会员到花溪排练 《黄河大合唱》,准备正式公演,贵阳女中的很多学生也积极参加了这一活动。反动当局知道这一情况后,策划进行破坏。当城内的“筑光”会员刚到花溪时,就遭到特务包围,特务当场逮捕了“筑光”的负责人,宣布不准排练,第二天国民党省党部勒令解散“筑光音乐会”。此时,刘家祥已被特务监视。
1940年,临近高中毕业的刘家祥,被学校勒令退学。就这样,刘家祥不得不离开战斗学习了几年的贵阳女中。后来,中共贵州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党内外有可能被捕杀的一批同志疏散转移外地,刘家祥撤离贵阳到桂林,在桂林,刘家祥与老乡王启霖结为夫妻。同年11月,他们一起奔赴皖南参加新四军。
后来,几经波折,刘家祥夫妇漂泊在外,去了湖南、香港、重庆、昆明等地。1949年,一家人回贵阳省亲,在返回湖南的途中,刘家祥夫妇与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张立相遇并接上了组织关系。于是,两人重新回到家乡。
1949年6月23日,王启霖在位于白沙巷的家中,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刘家祥闻讯返回家时,也遭暗藏的敌人逮捕,就连一岁的女儿思梅也没放过,关在岳英路监狱。在狱中,刘家祥多次遭受酷刑。她还向女狱友们宣传:天快亮了! 鼓舞大家和敌人作斗争。一天放风时,有人从垃圾堆上拾到一张破报纸,从字里行间知道解放军已进抵贵州。
可是,刘家祥没有等到那一天,11月11日,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逼近山城贵阳之际,国民党对关押的一批共产党员下了毒手。刘家祥殉难于贵阳南郊马家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