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毕节这所学校真硬核!

一年12名学生被军队院校录取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毕节一中学张梦来(左)、朱俊毅(右)被武警警官学院录取。王庆泽 摄

    本报记者 汪韵 通讯员 明幸强 王庆泽

    “我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了!”8月13日,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应届毕业生孔德省手持军校录取通知书,在校园红色历史展览馆前与林青烈士铜像合影。

    今年,该校有12名学生被军队院校录取,有200多人在网上提交了报考军事院校志愿,比去年高出约30%。毕节市第一中学校长吴明来告诉记者,学生报考军事院校持续升温,得益于红色校史激发学子报考军校热情。

    始建于1931年的毕节市第一中学,其前身毕节县立初级中学是黔西北革命火种的重要发源地。1934年,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等革命前辈在此创建中共毕节地下党支部,以“草原艺术研究社”为阵地,通过话剧、诗歌朗诵等形式传播革命思想;1936年红二、红六军团转战黔西北时,该校师生踊跃参与迎红军、传主张的革命活动,在毕节播撒下红色种子。如今,校内的红色历史展览馆里,泛黄的《草原艺术研究社章程》、磨损的革命歌曲手抄本,仍在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红色校史不是陈列馆里的文物,而是点燃报国热情的火种。”校长吴明来介绍,学校深挖93年办学历史中的革命基因,编印《毕节一中红色校史读本》作为校本必修课,组建“草原薪火”宣讲团,由学生讲解员讲述林青烈士“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的就义故事、周素园先生捐资办学支持革命的事迹。2020年获评“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以来,该校红色展馆年均接待校内外参观者超1万人次,成为黔西北红色教育的重要窗口。

    红色基因的浸润,让从军报国成为学子们的自觉追求。2024年春季,林青纪念馆馆长胡妍娟受邀到校开展“红色地标寻访”讲座,当讲到“草原艺术研究社”成员冒着生命危险印发抗日传单时,高二年级学生张梦来在笔记本上写下:“前辈用热血守护的家国,该由我们用青春捍卫。”今年夏天,他被武警警官学院录取。

    为让红色热情转化为从军行动,学校将国防教育融入日常:国防班的学生每周开展2次军事技能训练,寒假组织“重走长征路”徒步研学;每年邀请军校毕业校友回校分享,七星关区人武部干部定期到学校解读军校招生政策。去年暑期,该校50名学生参观军营,体验实弹射击、战术演练后,有38人在周记中表达了报考军校的愿望。

    “从红色校史中汲取的力量,将指引我在军营里坚定前行。”刚被武警警官学院录取的朱俊毅同学,是该校国防班的学生。如今,在毕节一中的校园里,“赓续草原薪火,争做国防尖兵”的标语格外醒目,红色基因正通过一代代学子的选择,续写着新时代的报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