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大山里的孩子“飞”向大海
■张灵芝
这个夏天,我作为全省希望工程升级版暨第20届“同在蓝天下 携手共成长”少年励志研学夏令营 (广东营) 的领队,带领40名品学兼优的乡村少年到广州参加交流研学实践。
酷暑高温、刚过境的台风,还未谋面的农村孩子,压力让我的心一直紧绷。回想起自己留守在遵义正安读小学时和外婆在家那些寂静的日子,对这些幸运孩子内心的雀跃就能感同身受。这次我还做足功课,参与设计了此次夏令营的研学课程,特别期待能用这样的方式带他们“见世面”。带着这些复杂的心情,我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好这次机会,带他们“飞”出大山,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面朝大海,一展胸怀。
第一次坐飞机,不仅孩子们感到陌生与新奇,从没坐过飞机的我也很紧张。航班一再延误,但我们攻略做得充足,团队组织保障也很充分,一路忙碌后,凌晨1点抵达广州白云机场。当我和其他辅导员老师安顿好孩子们,查房时看着他们进入梦乡,均匀的呼吸此起彼伏,那一刻内心无比熨帖踏实,连窗外噼啪作响的大雨,好像都是对我极大的安慰。
夜游珠江那一晚,毛毛细雨压不住孩子们的开心。在游轮上穿着花花绿绿的雨衣,把学过的英语都用上,七嘴八舌一人凑一句主动和外国人热情问好打招呼。许多外国人争相和孩子们合影,镜头定格下一张张洋溢着喜悦的笑脸。
大海是贵州孩子的梦想。夏令营所有营员都和我一样,第一次看大海。在大梅沙海滩边飞盘比赛、沙滩漫步、分组踏浪,孩子们光脚手牵手走向大海,惊呼随着海浪一波一波地打过来,耳畔全是欢声笑语和海浪声。蓝天白云下,大家穿着广东妇女儿童中心的老师们亲自制作赠送给孩子们的扎染衣服,戴着小黄帽,成了海滩上最亮丽的风景。
大海真是个天然疗愈室,所有的防备统统放下,有同学会给我在沙滩上画一个圈、画一个心,有的往我腿上抹沙做天然的防晒,也开始笑嘻嘻地和我们开玩笑;也有内向的同学拒绝我们发放的小红花,却在回程车上一言不发递上留言册找我要联系方式。他们大多数时间话很少,但只要和他们交谈,他们也会从一开始的局促不安变得笑意吟吟。和他们交谈纯真而朴实,我仿佛在和过去的自己对话,我渐渐走近他们的心,也慢慢治愈当初那个敏感的自己。
营员中年龄最小的莫凌悠因为想家,到广州以后一直情绪低落,不肯吃东西。她妈妈在深圳一个工厂打工,经过我们几个辅导员轮番做工作,多次对接时间、地点,母女俩在深圳科技馆新馆门口终于相聚。我看着母女俩坐在长椅上,妈妈不断从包里拿出凌悠喜欢的洋娃娃和小风扇,这些礼物不知道已经在她包里准备了多久。她们说笑着,凌悠愁眉不展的小脸终于舒展开了。
在广东的时光过得飞快,孩子们的收获总让我意外的感动。余庆县魁龙小学的几位同学会在活动中把好不容易获得奖励兑换的礼物慷慨地都送给我;研学华大基因的基因检测科普让黄平县新州镇第二小学的龙妍汐坚定了志向:“科学家用基因技术治病救人,我长大了也要当医生,研究治疗癌症的方法,用科技帮助更多人”,她在研学手册中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未来的妍汐,你好! 你现在一定成为了你梦想中的伟大职员,你一定要做父母眼中很完美的孩子,要孝敬父母,好好学 习,成为更优秀的人”……
7天的交流研学和动手实践,我见证了他们的点滴成长。作为一个15年前的留守未成年人,我非常理解这些孩子在夏令营中的感受。我相信,探索未来的那扇门已经打开,一定会有梦想的种子在他们心里悄然生发。正是全社会共同织密关爱网,汇聚公益力量,才绘就了现在无数像我一样的乡村少年从“有学上”、到现在“上好学”的美好画卷。
(作者单位:贵州省青少年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