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天“小金丝猴”,完成丛林挑战!
![]() |
张超怀抱着小金丝猴“六六”。 |
![]() |
小记者们与环尾狐猴互动。 |
本报记者 李书妍 郭倩聿
8月1日,贵州森林野生动物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天眼小记者们化身“小金丝猴”,通过角色扮演、实地探索和互动实践,深入了解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的生存奥秘。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敬畏生命、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
在“猴王”的带领下,一场“小金丝猴”与各类动物的亲密邂逅悄然展开。沿着园区小径前行,“小金丝猴”一起判断哪里适合生存,前方的动物“是敌是友”,遇到“危险”时,“猴王”高声发出警示,一路上“小猴子”们互帮互助,感受了在大自然中团结的力量。在斑马园,研学老师姜老师指着斑马的独特条纹问:“你们猜猜,为什么斑马会长成这样黑白相间的条纹呢?”小记者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为了好看”,有的猜“为了迷惑敌人”。姜老师笑着揭秘:“这叫做‘混淆视觉’,奔跑时一大群斑马的条纹会让捕食者眼花缭乱,分不清个体,这就是它们的生存智慧!”
在恐龙谷,小记者们与史前“巨兽”相遇,感受了自然演化的神奇魅力。投喂动物时,负责指导的米老师一边示范安全距离,一边提醒:“我们是友好的观察者,不要惊吓它们哦!”心灵手巧的“小金丝猴”们制作昆虫标本也是不在话下,在研学老师的指导下,一只只蝴蝶在他们的指尖被小心翼翼地固定、整理,最终在标本盒里定格了生命的美丽与神奇。勇敢的“小金丝猴”乘坐猛兽车,透过车窗屏息观察着狮子的威严、老虎的矫健、狼群的团结,感受了猛兽世界的生存法则,完成了终极挑战任务。
这次体验营不仅是探索之旅,更是深刻的认知之旅。小记者用充满童真的笔触,认真记录下了黔金丝猴的生存故事。从栖息地减少到人类关爱如何影响金丝猴的寿命,他们真切感受到了保护濒危物种的紧迫性。特别令人触动的是,正如余常睿小记者在稿件中所写:“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更是金丝猴赖以生存的家园。”这场独特的沉浸式探险,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也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种子。
作为这次活动的设计者,贵州森林野生动物园园长张超表示:“我们设计这次‘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核心目标是让孩子们理解黔金丝猴的濒危现状,激励他们成为生态保护的‘小使者’。”
张超还兼任贵州森林野生动物园兽医院院长。在动物园工作中,她专注动物饲养管理与兽医实践,在全国首次将中药鲜草运用到野生动物饲养食物丰容中,创新动物饲料配比,提高了动物生存、生产和健康福利。同时自创野生动物人工育幼技术,成功人工育幼成活亚洲象、黑叶猴、虎、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学术上,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合作发表5篇,参与出版书籍1本,牵头制定全国行业标准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