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3版:人物 -> 以“一半光明”守护乡村孩子四十载

荔波布依族教师莫治文:

以“一半光明”守护乡村孩子四十载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决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是他的信念。

莫治文辅导学生功课。

    本报记者 史紫嫣然 特约通讯员 何可武

    清晨6:30,荔波县甲良镇阳凤小学还笼罩在薄雾中。59岁的莫治文老师已经早早来到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俯身在办公桌前批改作业,右眼几乎要贴到作业本上——这是他从教40年来的习惯性动作。

    “右眼看不见,只能凑近点看。”莫治文笑着解释,“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我看得比谁都清楚。”这位右眼失明的布依族教师,已经在荔波县最偏远的乡村小学坚守了整整40个春秋。

    守望民族山乡幸福教育

    俗话说:当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时,也在为你打开另一扇窗。莫治文在上小学时,一次高烧导致右眼失明,但他坚持读书学习。初中毕业时,因眼睛问题被迫放弃求学的梦想,升学无望的他准备收拾书箱,做个合格的农民时,村办教学点因无人愿意教学,弟妹们面临失学,村委领导找上门来,要他到益觉教学点任代课老师。征得父亲的同意,他毅然接受请求,到本村益觉小学任代课教师,在家乡讲台上一站就是36年,其间经历代课、脱产提升进修学习、返回等心路历程。

    “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收获”是莫治文对家乡教育的责任和承诺。于是,他白天专心教学,晚上挑灯夜读,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弥补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素养的缺陷。

    代课期间,虽然月工资只有33元,但莫老师痴心不改、潜心研学乐教,变卖家里粮食自费到县城参加中师函授学习并顺利毕业。1995年,黔南州有从代课教师中招考,毕业后转正的指标,1996年他通过艰苦复习考入都匀民师代教班进修,1998年毕业后又申请分回益觉小学任教。后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习获得了大专学历。在学校,他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教学能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

    从教以来,莫治文一直以

    校为家,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坚守在学校教育教学岗位上,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益觉小学的第一次拆建,他发动群众捐献木料和石材;第二次兴建教学楼,他白天上课,晚上配合村委下组队召集群众协商集资1万元配套世行贷款修建教学楼;第三次修建综合楼,他主动找村民联系献田捐地。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浸透着他艰辛的心血和勤劳的汗水。

    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是对父老乡亲的责任,对孩子的爱,以一个个平凡的举动书写在家乡的热土上。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一些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学生,逐渐转变为好学生。

    “决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是他的信念。至今,他用爱心换回了多少个失、辍学的学生,已然记不清,但从益觉小学走出了86个大学本科生,足以证明他的奉献是值得的。

    接续山乡教育新未来

    任教以来,莫治文一直在益觉小学任教。因教育资源的整合,益觉小学生源锐减而撤并。2021年9月,他不舍离开了执教36年的益觉小学,调到阳凤小学任教。无论在哪里任教,无论教语文还是教数学,他的教学成绩都名列全镇乃至全县前茅,2022年至今的州、县统考,他所任教的每个班级,语文平均分排名全镇全县前三名,实现了阳凤小学语文成绩及学校特色创建的突破。

    莫老师是一位具有浓厚家乡情怀的老师,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从教40年来,积极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建设。以“会说布依话、会唱布依歌、会跳布依舞、穿着布依装”为教学目标,努力传承和弘扬布依族优秀文化,同时完成州级相关课题研究,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大学生讲授民族知识文化课程。在他和同事们的精心努力和打造下,益觉小学、甲岸小学荣获荔波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授予“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基地”学校称号。

    虽然只有一只眼睛看得见,但他的整个天空是雪亮的。他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社会的好评。正如现任甲良镇小学莫春宏校长所说:“莫治文像月亮,照到哪里哪里亮。”不论在益觉还是在阳凤,他都把教书育人当使命,把乡村教育作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