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7月30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4版:写作营
->
家乡的炸龙节
家乡的炸龙节
思南县宽坪小学六(1)班 梁子矜
我的家乡在思南许家坝,一座被青山绿水环抱的乡镇,每当元宵夜的月光爬上屋檐,沉睡的大街小巷就会苏醒——那是祖辈用火光写就的古老诗篇,在爆竹声里吟诵千年。
制作龙灯是腊月就开始的仪式。爸爸的竹篾厢房里,金黄的竹丝在他布满老茧的手里翻飞,十节龙身渐渐舒展,如同春笋破土。我和妹妹踮着脚尖糊龙头,将碎金箔粘成龙鳞,用胭脂色红纸剪出飞舞的鬓毛。爸爸总说我们的龙头最神气:“这双眼睛是蘸了星光的,夜里点灯时,定能看见银河在龙眸里流转。”
正月十五的暮色还未褪尽,龙灯已被烛火点亮。青烟从龙角缭绕升起,鞭炮在龙腹炸响,震得屋檐铜铃叮当。10余位叔叔扛起龙身奔跑,火星子从鳞片间迸溅,像坠落的流星追着月光。我捂着耳朵跟在龙尾后,硝烟混着冷空气窜进衣袖,散发出浓郁的烟味。
最惊艳的刹那,是龙灯跃上街心的时分。爸爸点燃龙喉里的焰筒,“轰隆”声中,鎏金的“福”字裹着金砂冲天而起,在墨蓝天幕绽开万朵金莲。人们欢呼着争抢飘落的焰纸,长辈说那是龙赐的吉兆。我偷偷把一片烫金的“福”字塞进书包,仿佛把整片星空都珍藏了起来。
夜深时,龙灯在街心静静盘踞,鳞片上还沾着未散的烟火气。爸爸摸着我的头说:“这炸龙炸的不是龙,是咱们土家族苗族人不服输的脾气,一代代传下去,就像龙灯里的火芯,永远亮着。”街头街尾传来断续的爆竹声,我摸着书包里温热的焰纸,忽然明白,原来最亮的星光,不在天上,而是在祖辈传下来的民族风俗文化故事里。
指导老师:张洪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报记者 杨凯 整理